送陈德刚舍试

不消负笈趁槐黄,解褐惟于孔庙堂。

士子堵墙观矍圃,公卿搢笏诵阿房。

里中巨擘推吾子,阙下诸生有此郎。

鹤发慈亲倚门待,锦标夺得早还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不必急于求取功名,穿着官服只在孔庙任职。
学子们聚集在墙边观看你,官员们手执笏板诵读诗篇。
乡里的佼佼者都推崇你,京城的学生中有这般才子。
白发慈母倚门期盼,尽早赢得荣耀归来家乡。

注释

不消:不必。
负笈:携带书籍求学。
趁槐黄:趁着槐花黄时(指秋季入学时节)。
解褐:脱去布衣,穿上官服。
孔庙堂:指孔子庙,古代官员任职之地。
士子:学子,读书人。
矍圃:古时学宫周围的菜园,此处比喻学问。
公卿:高级官员。
搢笏:插笏于腰间,表示恭敬或准备发言。
阿房:阿房宫,古代宫殿,此处泛指朝廷。
里中巨擘:乡里的杰出人物。
吾子:您,对人的尊称。
阙下:皇宫之下,指京城。
郎:才子,年轻人。
鹤发:白发,形容年老。
慈亲:慈祥的母亲。
倚门待:倚靠门框等待。
锦标:古代竞赛中的奖品,此处象征荣誉。
早还乡:尽快返回故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的场景,语言典雅,情感真挚。开篇“不消负笈趁槐黄”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设置了一个秋日里考试结束、学子们即将解散的氛围。接着,“解褐惟于孔庙堂”一句,点明考场设在古代圣人孔子的庙堂之中,透露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

“士子堵墙观矍圃,公卿搢笏诵阿房”两句,则描绘了学子们围观试题、官员们评阅答卷的情景,通过对“矍圃”和“阿房”的提及,表现出对知识和学问的重视。

“里中巨擘推吾子,阙下诸生有此郎”两句,写的是家长或老师在门前为考生的成绩感到骄傲,强调了考生陈德刚的优秀与突出。

最后,“鹤发慈亲倚门待,锦标夺得早还乡”两句,则转向对考生家庭的描写,表达了家人对考生的期待和对其成功的祝愿。整首诗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展示了古代士子考试结束后的一种温馨场景。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送参议滕告院挂冠

由来恬退士,史册亦稀疏。

唐有杨少尹,汉惟疏大夫。

翁能辞禄去,我欲杀青书。

今世无名笔,谁为写作图。

形式: 五言律诗

送林与桂

曾与元方友,因知季子贤。

乌衣况推笏,黄甲必还毡。

华发询安问,重瞳览奏篇。

此行宜努力,忠孝几人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欧阳上舍梦桂

许奉太夫人以往,欧迎大君子而行。

无惭当日四门祖,起敬同时六馆生。

反哺儿怜亲老大,将雏翁喜世升平。

刘诗未必如韩笔,聊见临歧折柳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郑甥主龙溪学

去年殿上侍天颜,亲见龙墀拜敕还。

瓜地我归耘旧圃,杏林君去主荒坛。

春光已过三分二,寒食都无数日间。

天气未佳宜且住,老来不喜听阳关。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