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海上观潮

百川倒蹙水欲立,不久却回如鼻吸。

老鱼无守随上下,阁向沧洲空怨泣。

推鳞伐肉走千艘,骨节专车无大及。

几年养此膏血躯,一旦翻为渔者给。

无情之水谁可凭,将作寻常自轻入。

何时更看弄潮儿,头戴火盆来就湿。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翻译

百川水流仿佛倒卷,水势欲止如鼻吸气。
年迈的鱼儿没有定所,随波逐流任由摆布,只能对着大海空自悲泣。
巨大的鱼骨能驱动千艘船只,但即使如此,也无法与生命的巨大相比。
这条鱼多年来滋养着身躯,最终却成了渔夫的捕获物。
无情的水,谁能依赖?它轻易地改变,让人自身变得微不足道。
何时才能再见到那戏水之人,头顶火盆,勇敢地踏入潮湿的水中。

注释

蹙:倒卷。
沧洲:大海。
推鳞伐肉:比喻驱使巨大的鱼骨。
膏血躯:滋养身躯的精华。
渔者给:成为渔夫的捕获物。
轻入:轻易地改变。
弄潮儿:戏水、在水中嬉戏的人。
火盆:象征勇气或挑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青龙海上的壮观景象,以潮水为主题,通过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自然之力与生命的无常。首句“百川倒蹙水欲立”形象地写出潮水涌动,仿佛百川倒流,水势汹涌欲立。接着,“不久却回如鼻吸”进一步描绘潮水的涨落如同呼吸一般,富有动态感。

诗人借“老鱼无守随上下”表达对弱者的同情,老鱼无法抵挡潮汐,只能随波逐流,发出“阁向沧洲空怨泣”的哀叹。接下来的诗句“推鳞伐肉走千艘”则夸张地写出了潮水力量之大,能推动船只前行,甚至形容其足以载动巨大的车骨。

诗人感慨“几年养此膏血躯,一旦翻为渔者给”,暗示生命和资源的短暂易逝,潮水带来的收获转瞬即逝,落入渔人之手。最后两句“无情之水谁可凭,将作寻常自轻入”,表达了对水的无情和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以及对普通人的生活态度——即使面对无情的潮水,也要平静地接纳。

整首诗寓言深刻,语言生动,展现了梅尧臣对自然现象的独特观察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青梅

梅叶未藏禽,梅子青可摘。

江南小家女,手弄门前剧。

齿软莫胜酸,弃之曾不惜。

宁顾马上郎,春风满行陌。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非意篇呈表臣

人言厨传繁,乃是郡久例。

一日苟不修,未免众吠睨。

饱尚谤所兴,饥必愠不细。

损之礼渐隳,存之礼未替。

心莫忽贱微,意莫徇贵势。

我将取是然,敢以为君计。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鸣琴

虽传古人声,不识古人意。

古人今已远,悲哉广陵思。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鸣雉词

雄雉鸣桑林,雌雉雊麦陇。

结爱诚有宜,别啄义亦竦。

哺雏深莽中,摧颓锦翅拥。

辛勤何尔为,应自念遗种。

形式: 古风 押[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