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归袂随云起,篮舆趁雪明。
山僧苦留客,世故却关情。
小倚枯藤杖,聊听绝涧声。
如何山下客,一笑已来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后归家的景象,诗人用“归袂随云起”来形容自己归途时衣袂飞扬,如同随着云彩一起升腾。"篮舆趁雪明"则描写了脚踏在雪地上的清晰足迹,透露出一番雪后行走的艰辛。
接着“山僧苦留客”和“世故却关情”两句,表达了一种对往事的怀念与不舍。诗人被山中的僧人挽留,而自己对于世间的恩情也无法割舍,这里的“世故”指的是尘世间的人情世故。
然后,“小倚枯藤杖”一句,写出了诗人在歇息时倚靠着枯萎的藤条作为拐杖的情景。"聊听绝涧声"则是说诗人随意聆听着山涧中清澈而又幽远的声音。
最后,“如何山下客,一笑已来迎”两句,表达了一种对远方归来的朋友的欢迎之情。尽管彼此相隔遥远,但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期待,只见一位衣着简陋的山间行者带着微笑向自己走来。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人间情感的留恋和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不详
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石裂长藤瘦,山围野路深。
寒溪千古思,乔木四时阴。
更得寻幽侣,何妨拥鼻吟。
笑看云出岫,谁是此无心。
作别又如许,何当置我旁。
卷舒书在手,展转月侵床。
合志师千载,相思谩一方。
临风三叹息,此意渺难量。
上方元自好,一榻有馀清。
祇趁晨钟起,宁闻山鸟声。
高僧足幽事,野客富诗情。
试问峰头景,今朝作么生。
故人畴昔隐西峰,野寺幽房一径通。
无复老僧谈旧事,空馀修竹满清风。
梦中寻胜忘南北,句里论心岂异同。
我欲壁间题唱和,他年留得诧南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