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嗜欲本无性,此生长在禅。
九州空有路,一室独多年。
鸣磬微尘落,移瓶湿地圆。
相寻偶同宿,星月坐忘眠。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寄身佛法的生活状态。"嗜欲本无性"表达了对世间欲望的淡漠,认为这些欲望并非人的本性,而是外界所引发。"此生长在禅"则说明诗人选择了一种禅修的生活方式,将个人的生命状态与禅宗修行紧密相连。
"九州空有路,一室独多年"中,"九州"指中国古代的九个州,是对全国的代称。这里用来形容广阔的世界,而诗人却选择了一个简陋的小室,长久地独自居住。这两句强调了诗人的隐退生活和与世隔绝的心境。
"鸣磬微尘落,移瓶湿地圆"写的是禅房中的日常生活。鸣磬是佛教中的一种法器,用来提醒僧众到时间进行禅坐或其他宗教活动。这里的"微尘落"描绘了时间流逝和世事无常的意境。"移瓶湿地圆"则可能暗示着诗人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完满。
最后两句"相寻偶同宿,星月坐忘眠"表达了偶尔与同道者共度时光,即便是在夜深人静之际,也不愿沉迷于睡眠之中,而是选择在星辰和明月下进行禅坐,达到忘我之境。
整首诗通过对比世俗生活与修行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超脱物欲、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由的心愿。
不详
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瓶钵镇随腰,怡然处寂寥。
门禅从北祖,僧格似南朝。
性近徒相许,缘多愧未销。
何传能法慧,此岸要津桥。
尽日行方到,何年独此林。
客归惟鹤伴,人少似师心。
坐石落松子,禅床摇竹阴。
山灵怕惊定,不遣夜猿吟。
温燠坐相侵,罗襦一水沈。
拜深知有意,令背不无心。
近住应名玉,前生约姓阴。
东山期已定,相许便抽簪。
一字新声一颗珠,转喉疑是击珊瑚。
听时坐部音中有,唱后樱花叶里无。
汉浦蔑闻虚解佩,临邛焉用枉当垆。
谁人得向青楼宿,便是仙郎不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