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六十二首(其五十五)

四生诚易转,五阴病难痊。

寿报虽延促,终成丘墓尘。

徒知饵六色,会当悲九泉。

复悯轮回趣,难成不坏身。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佛教对生死轮回和苦海无边的深刻洞察。诗人以“四生诚易转,五阴病难痊”开篇,指出生命形态的转换虽然容易,但生命的痛苦却难以根除,暗示了人生的苦难与无常。

接着,“寿报虽延促,终成丘墓尘”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最终归于尘土的感慨,强调了生命的有限性和死亡的必然性。这种对生命本质的探讨,体现了佛教中对生死问题的深入思考。

“徒知饵六色,会当悲九泉”则进一步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解脱与超越,最终将面对无尽的痛苦与悔恨。这里的“六色”可能象征着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代表了感官的欲望与诱惑;“九泉”则可能是对地狱之苦的隐喻,暗示了贪欲与执着带来的最终惩罚。

最后,“复悯轮回趣,难成不坏身”表达了对众生轮回流转、痛苦不已的同情,以及对获得解脱、成就永恒之身的渴望。这不仅是对个体命运的反思,也是对普遍存在的苦难与救赎可能性的探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佛教对于生命、痛苦、解脱等核心议题的独到见解,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追求的精神境界以及解脱之道。

收录诗词(62)

道世(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六十二首(其五十六)

邈邈爱王城,峨峨欣鹫岭。

业结三界狱,利钝十使颈。

浊恶顺下趣,断漏升上顶。

著我甘苦报,怖象投丘井。

翘翘羡化伦,念念除心瘿。

宿佑遇释尊,高慕大仙颖。

既破无明结,还同欣鹫岭。

荷戢怡冲心,随憩靡不静。

形式: 偈颂

颂六十二首(其五十七)

五体悔前朝,三屈忏中夕。

鸣椎诫旭旦,哀我苦劳役。

引目寓金言,悲伤尘垢积。

咄哉形非我,嗟往恒沉溺。

踟蹰歧路嵎,挥手谢中折。

洗涤归诚忏,皎洁凌云释。

萧索业苦离,升陟随缘益。

虽未齐高踪,且免幽途历。

形式: 偈颂

颂六十二首(其五十八)

大慈振法鼓,开悟无明聋。

炉冶心秽垢,防非如利锋。

护鹅不惜命,守草养生同。

五篇遮轻重,七聚荡心胸。

晨朝宣宝偈,夕夜虔诚恭。

近求出苦海,远念法身踪。

七支净三业,五分满金容。

各愿坚固戒,净土得相逢。

形式: 偈颂

颂六十二首(其五十九)

愚夫贪世利,俗士重虚名。

三空既难辩,八风恒易倾。

物我久空性,色心仍自萦。

盛年爱华好,老死丘墓成。

居高非虑祸,持满不忧盈。

名利甘刀害,将非安久祯。

凡愚苟求利,譬犬见秽精。

不知祸来至,焉知怨苦声。

形式: 偈颂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