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陈公美

少壮事已远,旧交良可怀。

百年能几何,十载不得偕。

念昔居乡里,游处了无猜。

饮食不相舍,谈笑久所陪。

拜君以为兄,分密谁能开。

齿发俱未老,未至衰与颓。

我子在襁褓,君犹无婴孩。

君后独舍去,为吏天一涯。

我又厌奔走,远引不复来。

岁月杳难恃,区区老吾侪。

况从与君别,多事岁若排。

心力不能救,衰病侵筋骸。

二子皆已冠,如吾苦无才。

君亦已有嗣,眉目秀且佳。

人事知几变,会合终不谐。

昨者本不出,豪杰苦自咍。

郁郁自不乐,谁为子悲哀。

翻然感其说,东走陵巅崖。

不意君在此,得奉笑与诙。

君颜蔚如故,大噱飞尘灰。

我老应可怪,白髭生两腮。

新句辱先赠,古诗许见推。

贤俊非独步,故旧每所乖。

作诗报嘉贶,亦聊以相催。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苏洵)所作,名为《答陈公美》,是一篇表达对旧友深厚情谊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之作。诗中通过作者与朋友重逢的情景,抒发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易逝、岁月难以把握的无奈。

首句“少壮事已远,旧交良可怀”直接表达了主题,即年轻时的欢乐已经过去,而与老朋友的情谊却仍值得珍惜。接着,“百年能几何,十载不得偕”描绘了人生短暂,难以长久相伴的悲凉。

诗中的“念昔居乡里,游处了无猜。饮食不相舍,谈笑久所陪”则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那时候的交情纯真,没有猜疑,每一次的聚会都充满欢声笑语。

随后的“拜君以为兄,分密谁能开”表达了作者对陈公美的深厚感情,将他视为手足般的兄弟,而这份亲密无人能够理解。紧接着,“齿发俱未老,未至衰与颓”则是说尽管年纪尚轻,牙齿和头发还未老化,但也感受到时光流逝带来的变化。

“君后独舍去,为吏天一涯。我又厌奔走,远引不复来”则表达了朋友即将离去,而自己对频繁的离合已经感到厌倦,不愿再次经历长时间的分别。

接下来的“岁月杳难恃,区区老吾侪。况从与君别,多事岁若排”则是感叹时光难以把握,自己和朋友都已步入老年,而离别之情愈发沉重,如同岁月一遍又一遍地堆积。

“心力不能救,衰病侵筋骸。二子皆已冠, 如吾苦无才”则是作者在表达对自己身心状态的无奈,以及对未能为儿女提供更好生活的自责。

紧接着,“君亦已有嗣,眉目秀且佳。人事知几变,会合终不谐”则是说朋友已经有了后代,而人间的事情变化无常,即便是朋友,也难免聚散离合,无法长久相守。

“昨者本不出,豪杰苦自咍。郁郁自不乐,谁为子悲哀”表达了作者对往昔豪迈之士的怀念,以及内心的不快与哀伤,因为无人能够理解自己的悲哀。

“翻然感其说,东走陵巅崖。不意君在此,得奉笑与诙”则是说作者原本以为朋友已经远去,却没想到他还在这里,这让他感到既惊喜又感慨。

最后,“君颜蔚如故,大噱飞尘灰。我老应可怪,白髭生两腮。新句辱先赠,古诗许见推”则是说尽管朋友的面容依旧,但自己已经年迈,白发满颊,这种变化让人感到惊讶。而“贤俊非独步,故旧每所乖。作诗报嘉贶,亦聊以相催”则表达了对才俊之士的赞赏,以及通过诗歌来回应朋友之间的情谊和期许。

这首诗通过深情的抒写,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友情以及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是一篇充满情感力量与哲理思考的佳作。

收录诗词(53)

苏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 字:明允
  • 生卒年:1009年-1066年

相关古诗词

题仙都观

飘萧古仙子,寂寞苍山上。

观世眇无言,无人独惆怅。

深岩耸乔木,古观霭遗像。

超超不可揖,真意谁复亮。

蜿蜒乘长龙,倏忽变万状。

朝食白云英,暮饮石髓鬯。

心肝化琼玉,千岁已无恙。

世人安能知,服药本虚妄。

嗟哉世无人,江水空荡漾。

形式: 古风

题白帝庙

谁开三峡才容练,长使群雄苦力争。

熊氏凋零馀旧族,成家寂寞闭空城。

永安就死悲玄德,八阵劳神叹孔明。

白帝有灵应自笑,诸公皆败岂由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阎立本画水官

水官骑苍龙,龙行欲上天。

手攀时且住,浩若乘风船。

不知几何长,足尾犹在渊。

下有二从臣,左右乘鱼鼋。

矍铄相顾视,风举衣袂翻。

女子侍君侧,白颊垂双鬟。

手执雉尾扇,容如未开莲。

从者八九人,非鬼非戎蛮。

出水未成列,先登扬旗旃。

长刀拥旁牌,白羽注强拳。

虽服甲与裳,状貌犹鲸鳣。

水兽不得从,仰面以手扳。

空虚走雷霆,雨电晦九川。

风师黑虎囊,面目昏尘烟。

翼从三神人,万里朝天关。

我从大觉师,得此诡怪编。

画者古阎子,于今三百年。

见者谁不爱,予者诚已难。

在我犹在子,此理宁非禅。

报之以好词,何必画在前。

形式: 古风

颜书

任君北方来,手出《邠州碑》。

为是鲁公写,遗我我不辞。

鲁公实豪杰,慷慨忠义姿。

忆在天宝末,变起渔阳师。

猛士不敢当,儒生横义旗。

感激数十郡,连衡斗羌夷。

新造势尚弱,胡为力未衰。

用兵竟不胜,叹息真数奇。

杲兄死常山,烈士泪满颐。

鲁公不死敌,天下皆熙熙。

奈何不爱死,再使踏鲸鳍。

公固不畏死,吾实悲当时。

缅邈念高谊,惜哉我生迟。

近日见异说,不知作者谁。

云公本不死,此事亦已奇。

大抵天下心,人人属公思。

加以不死状,慰此苦叹悲。

我欲哭公墓,莽莽不可知。

爱其平生迹,往往或孑遗。

此字出公手,一见减叹咨。

使公不善书,笔墨纷讹痴。

思其平生事,岂忍弃路歧。

况此字颇怪,堂堂伟形仪。

骏极有深稳,骨老成支离。

点画乃应和,关连不相违。

有如一人身,鼻口耳目眉。

彼此异状貌,各自相结维。

离离天上星,分如不相持。

左右自缀会,或作斗与箕。

骨严体端重,安置无攲危。

篆鼎兀大腹,高屋无弱楣。

古器合尺度,法相应矩规。

想其始下笔,庄重不自卑。

虞柳岂不好,结束烦絷羁。

笔法未离俗,庸手尚敢窥。

自我见此字,得纸无所施。

一车会百木,后斤斧易为。

团团彼明月,欲画形终非。

谁知忠义心,馀力尚及斯。

因此数幅纸,使我重叹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