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行十首(其八)

褒县驿前境,曲江池上情。

南堤衰柳意,西寺晚钟声。

云水兴方远,风波心已惊。

可怜皆老大,不得自由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在褒县驿站之前展望眼前的景致,回忆起曲江池畔往昔的情感。
南边堤岸上柳树衰败的情景,西边寺庙中传来傍晚的钟声。
心中兴起的是对远方云水的向往,但同时也惊觉前路可能遭遇的风波。
可惜我们都已年老,无法随心所欲地去自由旅行了。

注释

褒县驿:褒县的驿站,古代传递文书、官员往来暂歇的地方。
前境:眼前的风景、景象。
曲江池:唐代长安城南著名风景区,常有文人雅集。
情:情感,这里指往昔在此地留下的情感记忆。
南堤:指曲江池南边的堤岸。
衰柳:枯萎、凋零的柳树,常用来形容秋末冬初的景象或表达哀伤之情。
西寺:西方的寺庙,泛指位置在西面的佛寺。
晚钟声:傍晚时寺庙敲响的钟声,常带有静谧、深远的意味。
云水兴:对自然景色,尤其是云和水引发的兴趣或向往。
方远:正远,意味着还有很远的路程或广阔的前景。
风波:风浪,比喻旅途中的困难或人生的波折。
心已惊:心中已经感到惊慌或担忧。
可怜:可叹,令人惋惜。
皆:都,全部。
老大:年老,年纪大。
不得自由行:不能自由地去旅行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时的愁苦与对自由的渴望。开篇“褒县驿前境,曲江池上情”两句,设置了一个充满情感的场景,通过具体的地名和自然物象,如“南堤衰柳意”、“西寺晚钟声”,营造出一种淡淡的离愁。诗人借这些意象表达了对即将离去之人的不舍与牵挂。

中间两句“云水兴方远,风波心已惊”则转而描写行者面临的自然环境和内心的不安,通过“云水”的遥远与“风波”的动荡,形象地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和心灵的震撼。

最后两句“可怜皆老大,不得自由行”是全诗情感的高潮,也是主题的点睛之笔。诗人对于那些因年迈而不能随心所欲地旅行的人感到可悲,他们虽然年岁已高,但内心中对自由旅行的渴望却无法实现,这种无奈与苦闷,通过“皆老大”和“不得自由行”的对比,更显得沉痛而感人。

整首诗语言朴实而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旅途的艰难以及生命无常的悲哀,是一篇充满哲理和情怀的佳作。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遣行十首(其九)

见说巴风俗,都无汉性情。

猿声芦管调,羌笛竹鸡声。

迎候人应少,平安火莫惊。

每逢危栈处,须作贯鱼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遣行十首(其十)

闻道阴平郡,翛然古戍情。

桥兼麋鹿蹋,山应鼓鼙声。

羌妇梳头紧,蕃牛护尾惊。

怜君闲闷极,只傍白江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遣春三首(其一)

杨公三不惑,我惑两般全。

逢酒判身病,拈花尽意怜。

水生低岸没,梅蹙小珠连。

千万红颜辈,须惊又一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遣春三首(其二)

柳眼开浑尽,梅心动已阑。

风光好时少,杯酒病中难。

学问慵都废,声名老更判。

唯馀看花伴,未免忆长安。

形式: 古风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