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褒县驿前境,曲江池上情。
南堤衰柳意,西寺晚钟声。
云水兴方远,风波心已惊。
可怜皆老大,不得自由行。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时的愁苦与对自由的渴望。开篇“褒县驿前境,曲江池上情”两句,设置了一个充满情感的场景,通过具体的地名和自然物象,如“南堤衰柳意”、“西寺晚钟声”,营造出一种淡淡的离愁。诗人借这些意象表达了对即将离去之人的不舍与牵挂。
中间两句“云水兴方远,风波心已惊”则转而描写行者面临的自然环境和内心的不安,通过“云水”的遥远与“风波”的动荡,形象地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和心灵的震撼。
最后两句“可怜皆老大,不得自由行”是全诗情感的高潮,也是主题的点睛之笔。诗人对于那些因年迈而不能随心所欲地旅行的人感到可悲,他们虽然年岁已高,但内心中对自由旅行的渴望却无法实现,这种无奈与苦闷,通过“皆老大”和“不得自由行”的对比,更显得沉痛而感人。
整首诗语言朴实而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旅途的艰难以及生命无常的悲哀,是一篇充满哲理和情怀的佳作。
不详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见说巴风俗,都无汉性情。
猿声芦管调,羌笛竹鸡声。
迎候人应少,平安火莫惊。
每逢危栈处,须作贯鱼行。
闻道阴平郡,翛然古戍情。
桥兼麋鹿蹋,山应鼓鼙声。
羌妇梳头紧,蕃牛护尾惊。
怜君闲闷极,只傍白江行。
杨公三不惑,我惑两般全。
逢酒判身病,拈花尽意怜。
水生低岸没,梅蹙小珠连。
千万红颜辈,须惊又一年。
柳眼开浑尽,梅心动已阑。
风光好时少,杯酒病中难。
学问慵都废,声名老更判。
唯馀看花伴,未免忆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