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亭晨望寄唐知印

梦觉偶晨起,南轩还独过。

晓光生远树,露气冷疏荷。

窗白游尘少,风清静兴多。

遥知江郡守,幽趣在烟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梦中醒来偶然早起,独自走过南边的轩窗。
清晨的阳光照亮远方的树木,薄露使稀疏的荷花更显清凉。
窗户明亮,尘埃稀少,清风带来宁静的心情。
我猜想那江边郡守,他的情趣定然在浩渺的烟波之中。

注释

梦觉:从梦中醒来。
偶:偶然。
晨起:早起。
南轩:南边的窗户。
独过:独自走过。
晓光:清晨的阳光。
生:照耀。
远树:远方的树木。
露气:早晨的露水。
冷:使...清凉。
疏荷:稀疏的荷花。
窗白:窗户明亮。
游尘:飘浮的尘埃。
少:稀少。
风清:清风。
静兴:宁静的心情。
遥知:猜想。
江郡守:江边的郡守。
幽趣:幽深的情趣。
在烟波:在烟雾和波涛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寇准的《南亭晨望寄唐知印》,描绘了诗人清晨醒来后在南亭的所见所感。首句"梦觉偶晨起",诗人从梦境中醒来,恰逢早晨,显得自然而不突兀。"南轩还独过",他独自走过南边的窗户,透露出一种闲适和孤独的氛围。

"晓光生远树",晨光照亮远处的树木,展现出一幅清新宁静的画面。"露气冷疏荷",露水打湿稀疏的荷叶,营造出一种秋意浓厚的意境,凉意与寂静相融。

"窗白游尘少",窗户明亮,尘埃稀少,显示出环境的清洁和宁静。"风清静兴多",清风拂面,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平静而富有雅兴。

最后两句"遥知江郡守,幽趣在烟波",诗人想象友人唐知印作为江郡守,其情趣想必也如这宁静的景色一般,沉浸于江上烟波之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晨的宁静景色,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和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宋诗的淡泊与悠然之韵。

收录诗词(299)

寇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贬衡州司马,是时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 字:平仲
  • 籍贯: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
  • 生卒年:961-1023

相关古诗词

南冠亭秋晚闲望

南冠亭外淡江天,久客登临更浩然。

远浦秋深翻白浪,孤山日暮起苍烟。

已嗟异国逢衰节,况复西风听乱蝉。

倦鸟知还虽有意,故林无奈隔秦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峡中春感

二年穷峡外,不见帝城春。

览照知年老,逢花感恨频。

浮荣何足贵,幽别转难伸。

终忆归清渭,林泉卜旧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帝城秋望

登临秋向尽,千里见王畿。

过雨山逾翠,经霜菊渐稀。

平原夕霭起,高树宿禽归。

一望关河道,空令咏式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春日书怀

曾读前书笑古今,耻随流俗信浮沉。

终期直道扶元化,敢为虚名役片心。

默坐野禽啼昼景,闭门官柳长春阴。

世间事了须先退,不待霜毛渐满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