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霜钟

渺渺飞霜夜,寥寥远岫钟。

出云疑断续,入户乍舂容。

度枕频惊梦,随风几韵松。

悠扬来不已,杳霭去何从。

髣髴烟岚隔,依稀岩峤重。

此时聊一听,馀响绕千峰。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翻译

漫天飞霜的夜晚,远处山峦的钟声稀疏传来。
钟声穿透云层,时断时续,仿佛突然闯入屋内,声音洪亮。
它在枕边响起,频繁惊扰梦境,伴随着松风的旋律。
这悠扬的声音持续不断,消失在迷茫的雾气中,不知去向何处。
仿佛被烟雾和山岚遮挡,又似乎穿越重重岩壑。
此刻,我们暂且静听,余音缭绕在无数山峰之间。

注释

飞霜:寒冷的霜冻。
寥寥:稀疏。
远岫:远方的山峦。
出云:穿过云层。
乍:忽然。
舂容:洪亮的声音。
度枕:掠过枕头。
惊梦:惊醒梦境。
几韵松:松风的旋律。
杳霭:迷茫的雾气。
去何从:消失何处。
髣髴:仿佛。
烟岚:雾气。
岩峤:岩壑。
聊一:暂且。
馀响:余音。
绕千峰:环绕众多山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夜晚,霜花纷飞,远处山岭上钟声隐约。这是一幅静谧而神秘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怀。

"渺渺飞霜夜,寥寥远岫钟"两句直接勾勒出夜晚的寒冷和山中钟声的遥远。霜花如同轻纱般飘落,给人以脆弱而神秘之感,而山中的钟声则是那么的悠长与隐约。

"出云疑断续,入户乍舂容"这两句则描写了钟声在云层间若断若续,同时它如何悄然进入室内,给人以一种超凡脱俗之感。钟声似乎带有一种神秘的力量,穿越了现实与虚幻的界限。

"度枕频惊梦,随风几韵松"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听闻钟声时所产生的心灵震撼和情感波动。"度枕"意味着夜深人静,而"频惊梦"则显示了钟声给予诗人的心灵带来的强烈触动,仿佛能够唤醒内心的某种回忆或情感。而"随风几韵松"则是对自然界中和谐与平衡的一种描绘。

接下来的"悠扬来不已,杳霭去何从"两句,进一步强化了钟声的神秘性。它似乎源自不知名的地方,流淌而至,却又消散在无形中。这是对时间与空间的一种哲学思考。

"髣髴烟岚隔,依稀岩峤重"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视觉上的美感。钟声似乎被山川云雾所隔绝,而那遥远的回音却又穿透了重重叠叠的岩石与峡谷。这是对自然景观的一种深刻感受。

最后,"此时聊一听,馀响绕千峰"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在当下这一瞬间所体验到的美好。钟声如同余音绕梁,环绕着千山万壑,这是对自然之美的极致赞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既神秘又庄严的世界。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一种描绘,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和自我精神世界的探索。

收录诗词(270)

戴叔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 字:幼公(一作次公)
  • 籍贯:润州金坛(今属江苏)
  • 生卒年:732—789

相关古诗词

张评事涉秦居士系见访郡斋即同赋中字

轺车忽枉辙,郡府自生风。

遣吏山禽在,开樽野客同。

古墙抽腊笋,乔木飏春鸿。

能赋传幽思,清言尽至公。

城欹残照入,池曲大江通。

此地人来少,相欢一醉中。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和河南罗主簿送校书兄归江南

兄弟泣殊方,天涯指故乡。

断云无定处,归雁不成行。

草莽人烟少,风波水驿长。

上虞亲渤澥,东楚隔潇湘。

古戍阴传火,寒芜晓带霜。

海门潮滟滟,沙岸荻苍苍。

京辇辞芸阁,蘅芳忆草堂。

知君始宁隐,还缉旧荷裳。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晓闻长乐钟声

汉苑钟声早,秦郊曙色分。

霜凌万户彻,风散一城闻。

已启蓬莱殿,初朝鸳鹭群。

虚心方应物,大扣欲干云。

近杂鸡人唱,新传凫氏文。

能令翰苑客,流听思氛氲。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渐至涪州先寄王员外使君纵

文教通夷俗,均输问火田。

江分巴字水,树入夜郎烟。

毒瘴含秋气,阴崖蔽曙天。

路难空计日,身老不由年。

将命宁知远,归心讵可传。

星郎复何意,出守五溪边。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