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浙东陆中丞

坐将文教镇藩维,花满东南圣主知。

公务肯容私暂入,丰年长与德相随。

无贤不是朱门客,有子皆如玉树枝。

自爱此身居乐土,咏歌林下日忘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以文教之力守护国家,东南花开显主上智慧。
公事允许私情暂歇,丰收年景常伴美德同行。
无论贤才何处,朱门皆有佳子弟如美玉。
身处安逸之地自得其乐,林中吟咏歌唱每日忘却疲惫。

注释

坐:担任。
将:主持。
文教:文化教育。
镇:守护。
藩维:国家的根基。
花满:花开遍地。
东南:地理位置。
圣主:英明的君主。
肯:愿意。
容:允许。
私暂入:短暂的私人时间。
丰年:丰收之年。
德:品德。
相随:相伴。
无贤:不论贤能之人。
朱门:富贵人家。
客:宾客。
有子:有子女。
皆:都。
如:如同。
玉树枝:比喻优秀子弟。
自爱:自爱其身。
乐土:美好的地方。
林下:隐居之处。
忘疲:忘记疲劳。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朱庆馀所作,名为《送浙东陆中丞》。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

“坐将文教镇藩维,花满东南圣主知。”这里诗人以"坐将"自称,指自己担任地方官职,用"文教"来形容自己的治理方式,意在通过文化教育来稳固边疆。"花满东南"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圣主知"则表明诗人对君主有着深切的理解和尊崇。

“公务肯容私暂入,丰年长与德相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公务之余,还能抽空处理个人事务,且希望朋友能够享受丰厚的岁月,并伴随着道德一起前行。

“无贤不是朱门客,有子皆如玉树枝。”这里"无贤"指的是品德高尚的人,而"朱门"则代指豪门贵族。诗人自比为这些人的宾客,表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而"有子皆如玉树枝"则是对朋友的祝福,希望他拥有才能出众的后代,如同美丽的玉树一般。

“自爱此身居乐土,咏歌林下日忘疲。”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珍惜现状,享受着当前安逸的生活环境,并且经常在林间吟唱,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快乐,这种快乐使得他每天都不会感到疲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朋友美好祝愿的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雅的文学功底。

收录诗词(173)

朱庆馀(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声名大震

  • 籍贯:越州(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826

相关古诗词

送浙东周判官

久闻从事沧江外,谁谓无官已白头。

来备戎装嘶数骑,去持丹诏入孤舟。

蝉鸣远驿残阳树,鹭起湖田片雨秋。

到日重陪丞相宴,镜湖新月在城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顾非熊下第归

但取诗名远,宁论下第频。

惜为今日别,共受几年贫。

听雨宿吴寺,过江逢越人。

知从本府荐,秋晚又辞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崔约下第归淮南觐省

远忆拜亲留不住,出门行计与谁同。

程涂半是依船上,请谒多愁值雨中。

堰水静连堤树绿,村桥时映野花红。

回期须及来春事,莫便江边逐钓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崔拾遗赴阙

清貌淩寒玉,朝来拜拾遗。

行承天子诏,去感主人知。

剑佩分班日,风霜独立时。

名高住不得,非与九霄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