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乐歌十首(其七)咸池

元化油油兮,孰知其然。至德汩汩兮,顺之以先。

元化浘浘兮,孰知其然。至道泱泱兮,由之以全。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先]韵

翻译

万物生长润泽啊,谁能理解这道理。
最高美德流淌啊,顺应它才能完整。

注释

元化:自然的变化和生成。
油油:形容生机勃勃、润泽的样子。
孰:谁。
然:这样,如此。
至德:最高的道德或法则。
汩汩:形容水流不断或道德深入人心的样子。
顺之:顺应它。
以先:在先,首要。
元化浘浘:万物生长繁茂。
浘浘:形容生长旺盛。
至道:至高无上的道理或原则。
泱泱:广大无边的样子。
由之:遵循它。
以全:来保持完整。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哲理与意境的古诗,语言简洁而深邃。诗人通过对“元化”和“至道”的描绘,表达了对宇宙根本法则及其运行方式的思考。

“元化油油兮,孰知其然。” 这两句以“元化”为起点,形容一种难以言传、流动不息的状态。这里,“元化”指的是最原始、本质的变化与发展规律,而“孰知其然”则表达了一种对这种法则本质的好奇和探究之情。

接着,“至德汩汩兮,顺之以先。” “至德”意味着最高的道德标准或宇宙秩序,而“汩汩”形容其运行状态。“顺之以先”则表明了遵循这一法则的重要性,是一种对自然和谐相处的提倡。

再次,“元化浘浘兮,孰知其然。” 这两句与前面类似,又一次强调了这种本质变化是难以完全理解的神秘存在。

最后,“至道泱泱兮,由之以全。” “至道”同样指向最高的宇宙法则或真理,而“泱泱”形容其广大无边的状态。“由之以全”则意味着遵循这一法则可以达到完美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重复,强调了顺应自然规律、宇宙秩序的重要性。这样的哲思在中国古代思想中颇为常见,特别是在道家和儒家的教义中。

收录诗词(100)

元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文学家。聱叟。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 字:次山
  • 号:漫叟
  • 籍贯:河南鲁山
  • 生卒年:719~772年

相关古诗词

大老寺竹间阁子

残花带叶暗,新笋出林香。

但见竹阴绿,不知汧水黄。

树高倾陇鸟,池浚落河鲂。

栽种良辛苦,孤僧瘦欲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周公庙,庙在岐山西北七八里,庙后百许步,有泉依山,涌冽异常,国史所谓「润德泉世乱则竭」者也

吾今那复梦周公,尚喜秋来过故宫。

翠凤旧依山硉兀,清泉长与世穷通。

至今游客伤离黍,故国诸生咏雨濛。

牛酒不来乌鸟散,白杨无数暮号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其一)

煌煌帝王都,赫赫走群彦。

嗟汝独何为,闭门观物变。

微物岂足观,汝独观不倦。

牵牛与葵蓼,采摘入诗卷。

吾闻东山傅,置酒携燕婉。

富贵未能忘,声色聊自遣。

汝今又不然,时节看瓜蔓。

怀宝自足珍,艺兰那计畹。

吾归于汝处,慎勿嗟岁晚。

形式: 古风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其二)

荒园无数亩,草木动成林。

春阳一以敷,妍丑各自矜。

蒲萄虽满架,囷倒不能任。

可怜病石榴,花如破红襟。

葵花虽粲粲,蒂浅不胜簪。

丛蓼晚可喜,轻红随秋深。

物生感时节,此理等废兴。

飘零不自由,盛亦非汝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