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黄学士三首(其二)

沈约多清瘦,文园仍病痟。

共疑天上召,更欲水边招。

金马人相吊,长沙物易妖。

秋风吹越树,归旐自飘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沈约身体清瘦,文园又染上疾病。
他们都怀疑他是被天帝召回,也期待他在水边召唤。
京城的朋友前来吊唁,长沙的环境使万物显得诡异。
秋风吹过越地的树木,他的灵柩旗旐独自飘摇。

注释

沈约:南朝文学家沈约。
清瘦:形容人消瘦。
文园:借指沈约,因其曾官至文德殿学士。
病痟:疾病缠身。
召:召唤,此处指死亡。
水边:象征着自然和宁静,可能暗示灵魂的归宿。
金马:汉代宫门名,后泛指朝廷。
吊:慰问,吊唁。
长沙:古代地名,这里泛指贬谪之地。
物易妖:事物变得怪异,暗示环境凄凉。
越树:指南方的树木,这里可能指沈约故乡的树。
归旐:出丧时的旗帜,飘飘表示哀伤和孤独。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吊黄学士三首》中的第二首,表达了对黄学士的悼念之情。沈约为古代文学家,诗中提到他清瘦的形象,暗示黄学士可能也面临着相似的困境。"文园仍病痟"进一步描绘了黄学士的病弱状态,可能是指他像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文园)一样患病。

"共疑天上召,更欲水边招"两句,诗人想象黄学士仿佛被天神召唤,又似乎在水边期待着某种解脱,流露出对他的深深关切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金马人相吊"写出了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对黄学士的哀悼,而"长沙物易妖"则借用了贾谊贬谪长沙的典故,暗示黄学士的命运同样不佳。

最后两句"秋风吹越树,归旐自飘飘"以景结情,秋风中的落叶象征着黄学士的生命即将凋零,飘荡的旐旗预示了他的离世,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哀伤的氛围。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欧阳修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吊黄学士三首(其一)

丽正雠书久,兰台约史成。

迎亲就江水,厌直出承明。

世德无双誉,诗豪第一评。

风流今顿尽,响像忆平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同年秘书丞陈动之挽词二首(其二)

富贵声名岂足论,死生荣辱等埃尘。

青衫照日誇春榜,白首馀年哭故人。

盛德不忘存志刻,话言能记有朋亲。

吴江草木春风动,沥酒谁瞻垄树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同年秘书丞陈动之挽词二首(其一)

场屋当年气最雄,交游樽酒弟兄同。

文章落笔传都下,议论生锋服座中。

自古圣贤谁不死,况君门户有清风。

凋零三十年朋旧,在者多为白发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夷陵岁暮书事呈元珍表臣

萧条鸡犬乱山中,时节峥嵘忽已穷。

游女髻鬟风俗古,野巫歌舞岁年丰。

平时都邑今为陋,敌国江山昔最雄。

荆楚先贤多胜迹,不辞携酒问邻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