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廿四气诗.雨水正月中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

祭鱼盈浦屿,归雁□山峰。

云色轻还重,风光淡又浓。

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春雨洗涤了春天的景色,广阔的田野上已能看到春耕的迹象。
用来祭祀的鱼堆满了河岸小岛,归来的雁群遮蔽了山峰。
云彩时而轻薄时而厚重,春光时而淡雅时而浓郁。
进入二月后,随着春天的深入,花色层层叠叠,倒映出重重美景。

注释

雨水:春季的雨。
洗春容:雨水冲刷春季的景致,使其更清新。
平田:平坦的农田。
龙:这里比喻春耕开始,农民如龙在田间工作。
祭鱼:古代春季祭祀时用的鱼类。
盈浦屿:充满于河湾小岛。
归雁:北归的大雁。
□:此处可能为印刷错误或遗漏字,原意应指大雁飞过的山峰。
云色:云朵的颜色。
轻还重:形容云彩变化莫测,时轻薄时厚重。
风光:风景,景色。
淡又浓:景色时而清淡时而浓烈,形容春日多变的景致。
向春:随着春天的深入。
二月:农历二月,春季的一个月。
花色:花朵的颜色。
影重重:花朵繁多,层层叠叠的美丽景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气氛。开篇“雨水洗春容”,表达了春雨洗净大地,万物更新的意境。“平田已见龙”,则是说在平坦的田野中,已经能够看到耕犁的农夫像古代传说中的龙一样威猛。

接下来的“祭鱼盈浦屿,归雁□山峰”写出了春天水边举行祭鱼活动和归鸟飞向山峰的情景。这里的“□”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山峰或地名,但由于信息不完整,我们无法确定具体指的是哪一个。

中间两句“云色轻还重,风光淡又浓”,描绘了春天多变的云彩和柔和而深邃的风景。这是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春日变化万千的感受。

最后,“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则表达了随着春天进入第二个月份,各种花卉竞相开放,色彩层次分明,美不胜收。这也象征着生命力和生机的蓬勃发展。

整首诗通过对雨水、平田、祭鱼、归雁、云色、风光以及春日花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春天画卷,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和艺术表达。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咏廿四气诗.春分二月中

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

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

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

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㸦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咏廿四气诗.清明三月节

清明来向晚,山渌正光华。

杨柳先飞絮,梧桐续放花。

鴽声知化鼠,虹影指天涯。

已识风云意,宁愁雨谷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