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遣怀》由清代诗人刘绎所作,描绘了一幅名园洛阳牡丹盛开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事之变的深刻对比。
诗的开头“名园洛阳盛,嘉植繁牡丹”,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勾勒出洛阳名园中牡丹繁盛的景象,牡丹作为国色天香的象征,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富丽与生机,也寄托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情感寄托。
接着,“天生富丽质,足娱眼前看”赞美了牡丹的天生丽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之情。“得气占春早,湛湛露华漙”则描绘了牡丹在春日里早早绽放,露珠晶莹剔透,生动地展现了牡丹的娇嫩与清新。
“主人爱花时,培护移雕栏”表现了主人对牡丹的爱护之情,精心照料,将其移入雕栏之中,既体现了主人的雅致品味,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接下来,“偏反媚朝旭,常恐狂风残”通过对比朝霞与狂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中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无常。
“折柬邀客赏,樽俎相盘桓”描述了主人邀请宾客赏花的情景,通过宴饮聚会的形式,进一步深化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谁谓前知者,对花忽三叹”则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深沉思考,通过“三叹”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生命有限的感慨。
“明日非今日,变幻恒无端”强调了时间的不可逆性和世界的多变性,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确定性。
“座中疑信半,自觉提防完”反映了人们面对未知世界时的谨慎与警惕,同时也体现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与自我保护意识。
“岂料厩马腾,狼藉迹蹒跚”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意外事件的发生,以及其对美好事物的破坏,表达了对不幸事件的无奈与惋惜。
“惜哉绝世艳,红紫大如盘”感叹了绝世艳丽的牡丹被无情破坏,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深深遗憾。
“性命等朝菌,抛弃同菅萑”将牡丹的生命比作朝菌,比喻其短暂而脆弱,与菅萑(一种草)的抛弃形成对比,强调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将为花仇马,花与马何干”提出了一种超然的态度,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事物之间关系的深层含义,表达了对世间万物平等相处的哲学思考。
“杀马祭花魂,此案了亦难”表达了对破坏行为的谴责,并提出了如何处理这一问题的难题,暗示了道德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万事莫非数,人生空悲欢”总结了人生的无常与悲欢离合,强调了命运的不可控性,以及对生活态度的反思。
“造物有春秋,荣枯遂千般”揭示了自然界四季更替、万物生长与衰败的规律,反映了对生命循环的深刻理解。
“栽培本常理,义命还自安”强调了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以及在命运面前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怨尤两无益,至人能达观”鼓励人们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避免无谓的抱怨与忧愁。
“莫羡名园卉,甘作空谷兰”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以及对内心纯净、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的追求。
“君看老松柏,犹自葆岁寒”以老松柏为例,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岁月的坚守,鼓励人们在逆境中保持坚强与坚持。
综上所述,《遣怀》这首诗通过对洛阳牡丹盛开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人生无常、自然规律、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以及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