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刑部李尚书荆谷山集会

尝闻继老聃,身退道弥耽。

结宇倚青壁,疏泉喷碧潭。

苔石随人古,烟花寄酒酣。

山光纷向夕,归兴杜城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

翻译

曾经听说追随老聃的脚步,退隐之后对道更加沉迷。
筑屋依傍着苍翠的峭壁,引疏泉水喷涌于碧绿的深潭。
苔藓覆盖的石头随岁月更显古朴,繁花盛开之际借酒畅饮欢愉无边。
山色在夕阳下纷呈变幻,归隐的意趣萦绕在杜城之南。

注释

尝闻:曾经听说。
继老聃:追随老聃(即老子,古代哲学家、道家创始人)的脚步。
身退:退隐、隐居。
道弥耽:对道(指道家思想)更加沉迷、专注。
结宇:筑屋、建房。
倚青壁:依傍着苍翠的峭壁。
疏泉:引疏泉水。
喷碧潭:使泉水喷涌于碧绿的深潭。
苔石:苔藓覆盖的石头。
随人古:随着人的年岁增长或时间推移而显得更为古朴。
烟花:此处泛指盛开的花朵,象征春天或美好时光。
寄酒酣:借酒畅饮,沉醉其中,表达欢愉的心情。
山光:山的景色、风光。
纷向夕:在夕阳下纷呈变幻,形容傍晚时分山景绚丽多彩。
归兴:归隐的意趣、归乡的情怀。
杜城南:指杜城(泛指某处城池,具体未知,可能为作者故乡或心仪之地)之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辞职归隐的宁静生活。开篇“尝闻继老聃,身退道弥耽”表明诗人深受道家思想影响,选择了退出仕途,更加专注于道的修炼和体悟。“结宇倚青壁,疏泉喷碧潭”则描绘了一种隐逸生活的情景,诗人在青石为墙的自然环境中建造自己的小屋,与清澈的泉水相伴,流水发出轻柔的声音,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苔石随人古,烟花寄酒酣”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感悟和融入,以及享受简单生活的喜悦。苔藓覆盖的岩石显示出岁月的痕迹,而轻柔的烟雾与飘逸的花香,伴随着酒的芬芳,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最后,“山光纷向夕,归兴杜城南”则是诗人在黄昏时分,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山上的阳光渐渐西沉,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期待,他计划将会退居到城南的自然环境中。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道家哲学的体悟,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219)

张九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名博物,汉族。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字:子寿
  •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 生卒年:678-740

相关古诗词

故刑部李尚书挽词三首(其一)

仙宗出赵北,相业起山东。

明德尝为礼,嘉谋屡作忠。

论经白虎殿,献赋甘泉宫。与善今何在?

苍生望已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故刑部李尚书挽词三首(其二)

宿昔三台践,荣华驷马归。

印从青琐拜,翰入紫宸挥。

题剑恩方重,藏舟事已非。

龙门不可望,感激涕沾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故刑部李尚书挽词三首(其三)

永叹常山宝,沈埋京兆阡。

同盟会五月,华表记千年。

渺漫野中草,微茫空里烟。

共悲人事绝,唯对杜陵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故荥阳君苏氏挽歌词三首(其一)

门绪公侯列,嫔风诗礼行。

松萝方有寄,桃李忽无成。

剑去双龙别,雏哀九凤鸣。

何言峄山树,还似半心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