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选得闲坊住,秋来草树肥。
风前卷筒簟,雨里脱荷衣。
野客留方去,山童取药归。
非因入朝省,过此出门稀。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诗人选得一处幽静的居所,秋天来临时,草木更加郁郁葱葱。在秋风中卷起竹簟,在雨中脱掉沾湿了的荷叶衣衫。这一切都显露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景。诗中的“野客留方去”、“山童取药归”,则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画面,显示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而最后两句“非因入朝省,过此出门稀。”表达了诗人不愿意回到繁忙的朝廷生活,仅是偶尔才会踏出家门。这反映出诗人对于世俗功名利禄的淡泊,同时也强调了他对隐逸生活的执着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于一种宁静、自在的生活理念的追求。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有地唯栽竹,无池亦养鹅。
学书求墨迹,酿酒爱朝和。
古镜铭文浅,神方谜语多。
居贫闲自乐,豪客莫相过。
闲来松菊地,未省有埃尘。
直去多将药,朝回不访人。
见僧收酒器,迎客换纱巾。
更恐登清要,难成自在身。
自知清静好,不要问时豪。
就石安琴枕,穿松压酒槽。
山晴因月甚,诗语入秋高。
身外无馀事,唯应笔砚劳。
闲堂新埽洒,称是早秋天。
书客多呈帖,琴僧与合弦。
莎台乘晚上,竹院就凉眠。
终日无忙事,还应似得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