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山雪歌》由明代诗人释函可创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雪景的壮丽与静谧,以及与之相映成趣的僧人情感世界。
首句“山巍巍,雪霏霏”,以“巍巍”形容山的高峻,以“霏霏”描绘雪花飘落的轻盈,营造出一幅雄伟而又清新的画面。接着,“日夕随风栖涧石,夜寒和月照岩扉”,描绘了日落时分,风将雪花轻轻吹至溪边岩石上,夜晚则有月光与寒气共同照亮山间门户的景象,展现出山中夜晚的宁静与神秘。
“山杳杳,雪皎皎。雪在山头雪更高,山头有雪山逾老”,进一步深化了雪与山的关系,不仅表现了雪的洁白与山的高耸,更蕴含了岁月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随后,“老僧爱雪兼爱山,岁岁山中自掩关”,点出了僧人的形象,他喜爱雪与山,每年冬天都会独自在山中闭关修行,体现了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每到冬来必见雪,每到见雪必开颜”,表达了僧人对雪的喜爱之情,每当冬天来临,见到雪花飘落,他的心情就会变得愉悦。接下来,“我心与雪何相似,长欲空山抱雪死。纵令骨化定为冰,直至魂销应作水”,诗人将自己的心境与雪相比,表达了对雪的深深依恋,即使化为冰水,也愿意与雪相伴。
“我常对雪寂无声,雪来见我如有情。昔日袁安今日子,相看相伴两忘形”,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雪之间的默契与情感交流,仿佛彼此都能感受到对方的存在,如同古代的袁安与雪的故事一般,两人相视无言,却心意相通。
“从来不愿销金帐,羔羊美酒斟还唱。人间行乐只片时,曲残酒醒身凋丧。亦不愿高楼玉笛吹,梅花落处使人悲”,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宁愿在山中与雪相伴,享受短暂而纯净的快乐,而不愿在繁华中迷失自我,最终走向衰败。
“此中何限江南客,对此安能不泪垂。但愿深山荒寺里,尽日无人吾与尔。只恐春来尔不禁,寂寂相思从此始”,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深山荒寺中与雪相伴,度过每一个寂静的日子。同时,也担心春天的到来会打破这份宁静,引发对雪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雪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情感的细腻表达,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