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补落迦山传得种,阎浮檀水染成花。
光明一室真金色,复似毗耶长者家。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咏菊二首中的第一首。诗中通过描绘菊花的景象和色彩,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内心的宁静。
"补落迦山传得种"一句,以夸张的手法形容菊花繁多,如同补充了空缺的山峰。"阎浮檀水染成花"则用鲜明的比喻,描绘菊花在清澈溪流边开得如同被水泽养育而变得更加鲜艳。
接下来的两句"光明一室真金色,复似毗耶长者家",通过对比菊花和佛教中的净土,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于这种美好景象的赞叹。"光明一室真金色"中,“光明”指的是菊花所散发出的明亮与温暖,而“真金色”则形容菊花黄色的珍贵与纯净,仿佛是由最上等的材料铸造而成。
最后一句中的"毗耶长者家",引入了佛教典籍中对菩提树(即释迦牟尼悟道之处)的称呼,以此来比喻菊花所在之地,如同圣人居住的地方一样庄严与美好。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致的意象和巧妙的宗教隐喻,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内心世界的平静与高洁。
不详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图书老矣尚纷披,神劓天黥以有知。
茅竹结蟠聊一愒,却寻三界外愚痴。
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千丈崩奔落石埼,秋声散入夜云悲。
州桥月下闻流水,不忘钟山独宿时。
藏春花木望中迷,水复山长道阻跻。
怊怅老年尘世累,无因重到武陵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