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祖印渐长老为师像所作的赞语,充满了禅宗的哲理与艺术的美感。
“面孔谁传,身心自然。” 开篇即以疑问与肯定的方式,表达了对师像之美的赞叹,强调其自然流露出的神韵,不需刻意雕琢。
“鉴含万像,海吞百川。” 这两句运用比喻,将师像比作能包容万物的镜子和大海,形象地展现了师像的宏大与包容性。
“锦机动而彩丝度,玉线透而金针联。” 描述师像的细节,通过锦缎的动态与彩线的穿插,以及玉线的透明与金针的连接,展现出师像的精致与和谐。
“说法借口,吓人空拳。” 这里运用了禅宗的比喻,将师像的教导比作开口说法,而空拳则象征着不执着于形式,强调了师像在教导上的灵活与深刻。
“平等莫移兮任鹤长而凫短,纵横从变兮爻断而乾连。” 最后两句,通过对比鹤与凫的长度差异,以及对卦象的描述,进一步阐述了师像所体现的平等与变化之道,强调了师像教导中的普遍性和适应性。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师像的艺术之美,更深入探讨了禅宗的核心理念,如自然、包容、平等、变化等,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禅学造诣和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