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过盘石寺礼郑和尚

暂诣高僧话,来寻野寺孤。

岸花藏水碓,溪水映风炉。

顶上巢新鹊,衣中带旧珠。

谈禅未得去,辍棹且踟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暂时拜访高僧交谈,前来寻找荒野中的寺庙。
岸边的花朵掩藏着水车,溪流中倒映着随风摇曳的炉火。
山顶上有喜鹊筑了新巢,僧人的衣服内带着陈年的佛珠。
谈论禅理还未尽兴离开,停下船桨犹豫不前。

注释

暂诣:暂时拜访。
高僧:修行高深的和尚。
话:交谈。
来寻:前来寻找。
野寺:荒野中的寺庙。
孤:单独的,这里指寺庙孤独矗立。
岸花:岸边的花。
藏:遮掩,隐藏。
水碓:用水力舂米的设备,这里指水车。
溪水:小溪的水流。
映:映照,反射。
风炉:可以随风转动的炉子,此处可能指炉火因风摇动的景象。
顶上:山顶上。
巢新鹊:新筑的喜鹊巢。
衣中:衣服里面。
带旧珠:携带着旧的佛珠,可能象征着对佛法的持久信仰。
谈禅:谈论禅理,禅宗的教义或修行。
未得去:还没有说完或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辍棹:停止划桨,比喻停下手头的动作。
踟蹰:犹豫,徘徊不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访问盘石寺,去拜访郑和尚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如岸边花朵隐匿于水中的碓里,溪水映照着风中摇曳的炉火,营造出一种静谧、神秘的氛围。

"顶上巢新鹊"一句,表现了诗人对于寺庙环境的观察之细致,同时也寓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活的继续。"衣中带旧珠"则暗示了郑和尚的简朴与高洁,不为世俗所累。

最后两句"谈禅未得去,辍棹且踟蹰"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宗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在这次访谒中未能达到心灵上的沟通与理解。同时,"辍棹且踟蹰"一词生动地描绘出了诗人在山路上行走时的不便与艰辛,亦暗示了精神追求的不易。

整首诗通过对寺庙自然环境和生活细节的描写,以及对禅宗精神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向往,以及对于高僧郑和尚的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晦日陪侍御泛北池

春池满复宽,晦节耐邀欢。

月带虾蟆冷,霜随獬豸寒。

水云低锦席,岸柳拂金盘。

日暮舟中散,都人夹道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梁州陪赵行军龙冈寺北庭泛舟宴王侍御

谁宴霜台使,行军粉署郎。

唱歌江鸟没,吹笛岸花香。

酒影摇新月,滩声聒夕阳。

江钟闻已暮,归棹绿川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阌乡送上官秀才归关西别业

风尘奈汝何,终日独波波。

亲老无官养,家贫在外多。

醉眼轻白发,春梦渡黄河。

相去关城近,何时更肯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雪后与群公过慈恩寺

乘兴忽相招,僧房暮与朝。

雪融双树湿,沙闇一灯烧。

竹外山低塔,藤间院隔桥。

归家如欲懒,俗虑向来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