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郊闲望

风骚高处谢知音,公退何妨纵野吟。

弱柳不能牵别恨,片云应念识闲心。

沙平古岸春潮急,门掩残阳暮草深。

凝望江皋动幽兴,数声钟磐出西林。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在高雅的风流中感谢知己,公务之余不妨放开心怀尽情吟唱。
柔弱的柳树无法挽留离别的愁绪,片片浮云定能理解我闲适的心境。
平坦的沙滩上古岸春潮汹涌,夕阳余晖下门扉紧闭,暮色中的草地显得深邃。
凝视江边,引发我深深的思绪,远处寺庙的钟磬声断断续续从西边传来。

注释

风骚:指高雅的文学或风流之事。
高处:指社会地位或精神层面的高位。
谢:感谢。
知音:知己,理解自己的人。
公退:公务完毕。
何妨:不妨,何必要拘束。
纵:放纵,尽情。
野吟:随意吟诗。
弱柳:形容柳树柔弱。
牵:牵动,引起。
别恨:离别之苦。
片云:片片浮云,象征飘忽不定的心情。
沙平:沙滩平整。
古岸:古老的江岸。
春潮急:春天的潮水湍急。
暮草深:傍晚时分草木茂盛。
江皋:江边高地。
幽兴:深远的思绪或情趣。
数声:几声。
钟磐:寺庙中的钟和磬。
西林:西方的树林,这里指寺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寇准所作的《春郊闲望》,诗人以风雅的姿态表达了自己的闲适之情。首句“风骚高处谢知音”暗示了诗人对知己的感激,以及对自己才华的自信。接下来,“公退何妨纵野吟”表达了在公务之余,诗人愿意放开心怀,在自然中自由吟咏,流露出豁达的人生态度。

“弱柳不能牵别恨,片云应念识闲心”运用了象征手法,借柳条的柔弱无力来比喻无法牵绊离愁,而片云则似乎能理解诗人的闲适心境,增添了物我交融的意境。诗人通过描绘春潮涌动的沙滩和夕阳映照下的深草,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闲适的氛围。

最后两句“凝望江皋动幽兴,数声钟磐出西林”,诗人站在江边远眺,悠然兴起,远处寺庙的钟磐声不时传来,增添了静谧与禅意。整首诗以闲望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以及对自然的深深热爱。

收录诗词(299)

寇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贬衡州司马,是时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 字:平仲
  • 籍贯: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
  • 生卒年:961-1023

相关古诗词

春晚书事

春尽江天景寂寥,思乡还共楚云遥。

林花经雨香犹在,堤柳无风絮自飘。

水国独惭临县邑,烟郊争合负渔樵。

青梅时节迟归计,且逐馀芳殢酒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残月(其二)

光随春漏细,影共夕烟流。

若近明河没,还疑坠玉钩。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

秋兴呈裴李二同年(其一)

秋兴逐凉吹,飒然驱烦襟。

人悲故乡远,叶落空山深。

楚俗伤去恨,秦城稀来音。

何当返烟渭,自乐于园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送人游边

远行当岁暮,冰雪路难分。

疋马阳关外,边声落日闻。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