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伏龙寺壁

少日忆曾到,归途得小留。

回还山寺古,萧瑟柿林秋。

道路情无那,琴书可细求。

从来士穷达,分付水悠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年轻时回忆曾经去过的地方,归途中稍作停留。
回到古老的山寺,四周柿树林在秋风中显得凄凉。
行走的路途上情感难以平息,唯有琴书能细细品味。
自古以来,士人的困厄与显达,都交付给流水般流逝的时光。

注释

少日:年轻时。
忆:回忆。
曾:曾经。
到:到达。
归途:归程。
得:能够。
小留:短暂停留。
回还:返回。
山寺:山上的寺庙。
古:古老。
萧瑟:冷落、凄凉。
柿林:柿子树丛。
秋:秋天。
道路:路途。
情无那:情感无法抑制。
琴书:琴和书籍,代表文化修养。
可:可以。
细求:仔细品味。
从来:自古以来。
士:读书人。
穷达:困厄与显达。
分付:交付。
水悠悠:流水不断,象征时间流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栻的《题伏龙寺壁》,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淡定情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少日忆曾到,归途得小留。”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回忆,以及在归途中因缘得以短暂停留的喜悦。这里,“少日”指的是年轻的时候,“曾到”说明诗人曾经来过这个地方,而“归途得小留”则透露出一种不舍和对这片土地的依恋。

“回还山寺古,萧瑟柿林秋。”诗人的视线转向那座古老的山寺,秋天的柿子树在风中摇曳,带来一份萧瑟之感。这里,“回还”意味着回到某个地方,“山寺古”则描绘出一幅静谧古朴的画面,而“萧瑟柿林秋”更增添了一种秋天特有的寂寞和苍凉。

“道路情无那,琴书可细求。”诗人在表达自己对于尘世间的情感已经淡薄,不再过分执着。同时,他指出可以通过琴与书来寻找内心的慰藉。这两句透露出一种超脱红尘、追求精神寄托的境界。

“从来士穷达,分付水悠悠。”最后两句则是在说,无论是贫穷还是成功,对于士人而言,都应该像流水一般,不断地前行。这里,“从来”意味着自古以来,“士穷达”指的是士人的困顿与成就,而“分付水悠悠”则象征着生命和时间的不断流转。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超然态度,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收录诗词(551)

张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 号:南轩
  • 籍贯: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
  • 生卒年: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题邢使君钓隐

使君卜筑占芳洲,短槛疏篱处处幽。

风月随时供燕几,笑谈终日在中流。

翩翩影落来宾雁,漠漠寒生欲下鸥。

城市山林俱寓目,问君底处足消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题南台寺

相望几兰若,胜处是南台。

阁迥规摹稳,门空昼夜开。

回风时浩荡,高岭更崔嵬。

谩说石头滑,支筇得往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题益阳清修寺

峰势香炉直,溪流峡水潺。

居然一兰若,唤作小庐山。

老木千崖表,孤亭万竹间。

明朝问征路,回首白云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题福岩

掷钵峰前寺,肩舆几度来。

楼台还旧观,杉桧抚新栽。

湘水堂堂去,秋山面面开。

裴徊千古思,风壑有馀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