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平戎谷吊胡翙

立马荒郊满目愁,伊人何罪死林丘。

风号古木悲长在,雨湿寒莎泪暗流。

莫道文章为众嫉,只应轻薄是身雠。

不缘魂寄孤山下,此地堪名鹦鹉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在荒凉的郊外驻马,满眼尽是忧愁,那人有何罪过,却葬身在这树林间。
风在古老的树木间哀号,悲伤永远存在,雨沾湿了寒冷的草,如同暗自流淌的眼泪。
别说是因为他的文章被众人嫉妒,只应怪他太过轻浮,这是自身的仇敌。
若不是他的灵魂寄托在那孤山之下,这里怎能被称为鹦鹉洲呢?

注释

立马:立即驻马,停下马来。
荒郊:荒凉的郊外。
伊人:那人,指代死者。
林丘:树木繁多的小山,此指葬身之地。
风号:风声呼啸,如同哭泣。
古木:年代久远的树木。
悲长在:长久存在的悲伤。
寒莎:寒冷季节中的草丛。
莫道:不要说。
文章:此处指代诗文才华。
众嫉:被众人嫉妒。
轻薄:行为轻率,不稳重。
身雠:自身结下的仇怨。
不缘:如果不是因为。
魂寄:灵魂寄托。
孤山:特指某座山,或象征孤独之地。
鹦鹉洲:地名,常用于诗词中寓意哀伤或纪念之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荒郊中骑马行走时所产生的情感变化和内心的独白。开篇即以“立马荒郊满目愁”展现了诗人的悲凉心境,随后“伊人何罪死林丘”则透露出对逝去友人的思念与哀悼。

“风号古木悲长在”,这里的“风号”形容风声像号角般响起,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接着,“雨湿寒莎泪暗流”则是诗人借自然景象表达自己的哀伤与泪水。

“莫道文章为众嫉”,这句表明诗人对外界的误解或嫉妒持平常心,不以此为忧。紧接着,“只应轻薄是身雠”则显示出诗人对于个人品行的自信与淡然。

最后两句“不缘魂寄孤山下, 此地堪名鹦鹉洲”,诗人表达了自己并不愿意在这偏远之处留宿,同时提到了“鹦鹉洲”这个地方,这里的名字被诗人用来强调自己的情感和对环境的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哀愁以及淡泊名利的心境。

收录诗词(18)

王仁裕(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秦州上邦(天水市秦城区)人的(字德荤),正处于唐末这样一个大分裂的时代。公元905年的秦州,处于攻杀凤翔节度使李昌符、自己做了节度使并且自封为“陇西郡王”、“歧王”的李茂贞的天地,这时二十六岁,为李茂贞属下秦州节度使李继祟幕僚——秦州节度判官。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走上了在前蜀、后唐、后晋、后汉为官,官及翰林学士、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太子少保的仕宦生涯,同时也开始了他勤勉治学、赋诗作文的创作历程,“有诗万余首,勒成百卷”(《旧五代史·传》)

  • 生卒年:880—956

相关古诗词

和韩昭从驾过白卫岭

龙旆飘飖指极边,到时犹更二三千。

登高晓蹋巉岩石,冒冷朝冲断续烟。

自学汉皇开土宇,不同周穆好神仙。

秦民莫遣无恩及,大散关东别有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蜀后主题剑门

孟阳曾有语,刊在白云棱。

李杜常挨托,孙刘亦恃凭。

庸才安可守,上德始堪矜。

暗指长天路,浓峦蔽几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奉诏赋剑州途中鸷兽

剑牙钉舌血毛腥,窥算劳心岂暂停。

不与大朝除患难,惟馀当路食生灵。

从将户口资嚵口,未委三丁税几丁。

今日帝王亲出狩,白云岩下好藏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放猿

放尔丁宁复故林,旧来行处好追寻。

月明巫峡堪怜静,路隔巴山莫厌深。

栖宿免劳青嶂梦,跻攀应惬白云心。

三秋果熟松梢健,任抱高枝彻晓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