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征逾载整棹言归巡使黄玉圃先生索台湾近咏知其留心海国志在经纶非徒广览土风娱词翰已也赋此奉教(其一)

盛夏我将去,先生绣斧来。

欲观君子化,以兹暂徘徊。

邂逅若畴昔,雄谈何快哉。

清风弥岛屿,百辟式丰裁。

其如困羽檄,不待日追陪。

我今整归棹,过从无嫌猜。

所念经营者,先事去祸胎。

愿言一为别,幸无忽草莱。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黄玉圃先生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对黄先生治理台湾、关注海洋国家事务的敬佩之情。诗中充满了对黄先生智慧和远见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即将分别的不舍。

首句“盛夏我将去,先生绣斧来”描绘了夏日时节,诗人即将离开,而黄先生却带着象征权力与治理的“绣斧”前来,预示着黄先生对台湾治理的重视与决心。接下来的“欲观君子化,以兹暂徘徊”,表达了诗人希望观察黄先生如何改变和治理台湾,以及短暂停留以见证这一过程的愿望。

“邂逅若畴昔,雄谈何快哉”则描述了两人相遇时的愉快交谈,黄先生的雄辩让诗人感到无比畅快。接着,“清风弥岛屿,百辟式丰裁”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寓意黄先生的治理理念如同清风一般,遍及台湾的每一个角落,影响深远。

然而,“其如困羽檄,不待日追陪”暗示了黄先生忙于政务,无法与诗人长时间相伴,表达了诗人的遗憾之情。最后,“我今整归棹,过从无嫌猜”表明诗人准备返回,但对未来的再次相聚充满期待,不会因这次分别而产生任何疑虑或猜忌。

“所念经营者,先事去祸胎”体现了黄先生作为治理者的责任感,他致力于预防和解决潜在的问题,确保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愿言一为别,幸无忽草莱”则是诗人对这次离别表示了深深的祝福,希望黄先生在未来的日子里一切顺利,不受小人之害,表达了对黄先生的深切关怀与祝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与黄先生之间深厚的友情,更体现了对黄先生治理才能的赞赏与对台湾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15)

蓝鼎元(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东征逾载整棹言归巡使黄玉圃先生索台湾近咏知其留心海国志在经纶非徒广览土风娱词翰已也赋此奉教(其二)

番黎素无知,浑噩近太古。

祇为巧伪引,讼争亦肆侮。

睚眦动杀机,其心将莫禦。

所幸弗联属,社社自愚鲁。

太上用夏变,衣冠与居处。

使彼忘为番,齐民消党羽。

其次俾畏威,罔敢生乖迕。

无虐无令傲,服劳安作苦。

恩胜即乱阶,煦嘘鼠为虎。

所以王道平,不为矫枉补。

形式: 古风

东征逾载整棹言归巡使黄玉圃先生索台湾近咏知其留心海国志在经纶非徒广览土风娱词翰已也赋此奉教(其三)

内山有生番,可以渐而熟。

王化弃不收,犷悍若野鹿。

穿箐截人首,饰金誇其族。

自古以为常,近者乃更酷。

我民则何辜,晨樵夕弗复。

不庭宜有征,振威宁百谷。

土辟听民趋,番驯赋亦足。

如何计退避,画疆俾肆毒。

附界总为戕,将避及床褥。

形式: 古风

东征逾载整棹言归巡使黄玉圃先生索台湾近咏知其留心海国志在经纶非徒广览土风娱词翰已也赋此奉教(其四)

凤山东南境,有地曰琅峤。

厥澳通舟楫,山后接崇爻。

宽旷兼沃衍,气势亦雄骁。兹土百年后,作邑不须?。

近以险阻弃,绝人长蓬蒿。

利在曷可绝,番黎若相招。

不为民所宅,将为贼所巢。

遐荒莫过问,啸聚藏鸱枭。

何如分汛弁,戒备一方遥。

行古屯田策,令彼伏莽消。

形式: 古风

东征逾载整棹言归巡使黄玉圃先生索台湾近咏知其留心海国志在经纶非徒广览土风娱词翰已也赋此奉教(其五)

天子重海邦,宵旰念重洋。

稔知民疾苦,经营固岩疆。

先生代巡守,旷典岂寻常。

勿虚此行行,使命乃有光。

贱子虽不才,躬践戎马场。

居东将二载,所见颇周详。

曾将前箸借,孽丑俘且僵。

承索台湾咏,草此留别章。

狂言失忌讳,意念则深长。

荛采檄有司,白简上朝堂。

敉宁纪功德,山水并苍泱。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