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其二)中秋

月如冰,天似水,冷浸画阑湿。

桂树风前,醲香半狼藉。

此翁对此良宵,别无可恨,恨只恨、古人头白。

洞庭窄。谁道临水楼台,清光最先得。

万里乾坤,原无片云隔。

不妨彩笔云笺,翠尊冰酝,自管领、一庭秋色。

形式: 词牌: 祝英台近

翻译

月亮像冰一样寒冷,天空如水般清澈,凉意浸润着画栏,显得湿润。
在桂花树前,浓郁的香气散落一地,显得凌乱。
这位老者在这个美好的夜晚,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唯一的遗憾就是古人已白发苍苍。
洞庭湖面狭窄,有人说道靠近水面的楼台,最先能感受到清冷的月光。
广阔的天地间,原本没有一片云彩遮挡。
不妨拿起彩笔在云笺上挥洒,品饮翠绿色的美酒,独自享受庭院中的秋色。

注释

月:月亮。
冰:冰冷。
阑:栏杆。
桂树:桂花树。
醲香:浓烈的香气。
狼藉:散乱。
此翁:这位老人。
良宵:美好夜晚。
古人头白:古人已老。
洞庭窄:洞庭湖面狭窄。
楼台:楼阁。
清光:清冷月光。
万里乾坤:广阔的天地。
片云:一片云彩。
隔:遮挡。
彩笔:彩绘的笔。
云笺:精致的纸张。
翠尊:翠绿色的酒杯。
冰酝:冰镇的酒。
一庭秋色:整个庭院的秋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中秋佳境的图画。"月如冰,天似水,冷浸画阑湿",以清新隽永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明净澄澈的夜空和一轮洁白如冰的明月,以及在这样的背景下,连屋脊都被濡湿了。接着,“桂树风前,醲香半狼藉”,则是写桂花在微风中散发着阵阵清香,这种香气覆盖了一地,显得十分浓郁。

诗人对这样的良宵没有其他的憾恨,只是感到时光易逝,人事难料,古人早已头白。"洞庭窄"或许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地点,但在这里更多地是一个意境的描写。

紧接着,“谁道临水楼台,清光最先得”表达了诗人对中秋明月独赏的喜悦,因为靠近水边的楼台能最早、最充分地享受到这份清辉。"万里乾坤,原无片云隔"则更强调了这一夜的辽阔与纯净,没有一丝云彩来打扰。

最后,“不妨彩笔云笺,翠尊冰酝,自管领、一庭秋色”中,“彩笔云笺”可能是指诗人自己,用文人的笔墨来描绘这份美景;“翠尊冰酝”则可能是享受着这夜晚的清凉和桂花之香。"一庭秋色"则是整个夜晚最为温馨的画面,一个庭院内充满了秋天特有的宁静与美好。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中秋月光、桂花香气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以及对独自享受这份清凉和美好的喜悦。

收录诗词(7)

汤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倦寻芳

饧箫吹暖,蜡烛分烟,春思无限。

风到楝花,二十四番吹遍。

烟湿浓堆杨柳色,昼长闲坠梨花片。

悄帘栊,听幽禽对语,分明如剪。

记旧日、西湖行乐,载酒寻春,十里尘软。

背后腰肢,彷佛画图曾见。

宿粉残香随梦冷,落花流水和天远。

但如今,病厌厌、海棠池馆。

形式: 词牌: 倦寻芳

陆君实挽诗(其一)

七日阴霾事可知,楼船鱼贯果谁为。

人心自感兴元诏,天意难同建武时。

黄屋朔风那有济,角巾东路觉无期。

公为万古纲常计,儿女扳船不暇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陆君实挽诗(其二)

间关海岛岂谋身,婴臼存心力不能。

天上龙章空结梦,人閒鱼腹了中兴。

英雄一死从君父,忠义遗编托友朋。

万里楚魂招不得,诗成惟有泪沾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题江贯道百牛图

我本山阳田舍叟,家有淮南数千亩。

江南倦客老不归,此田多为势家有。

犹记少年学牧时,去时日出归日西。

我生衣食仰此辈,爱之过于百里奚。

祗今辛苦耕砚席,无处卖文长绝食。

卷中邂逅黑牡丹,相逢喜是曾相识。

负郭无须二顷田,一双栗角能几钱。

数口之家便可饱,要如此图知何年。

平生富贵非所愿,城府近来尤可厌。

何时倒乘牛背眠东风,胜如仰看宣明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