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九华

九华巉崒荫柴扉,长忆前时此息机。

黄菊倚风村酒熟,绿蒲低雨钓鱼归。

干戈已是三年别,尘土那堪万事违。

回首佳期恨多少,夜阑霜露又沾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九华山峻峭的山岩遮蔽着简陋的柴门,常常想起那时来这里静心养性。
黄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摇曳,乡村里的酒已经酿熟,绿色的菖蒲在细雨中低垂,人们钓鱼归来。
战火已持续了三年,分离的日子让人难以承受,世事变迁令人感慨万分。
回望过去的美好时光,遗憾和思念有多少,深夜的霜露又打湿了我的衣裳。

注释

巉崒:形容山势险峻。
柴扉:简陋的木门。
息机:静心养性,停止世俗事务。
干戈:借指战争。
万事违:所有的事情都违背了心意。
佳期:美好的时光或约定。
夜阑:深夜。
霜露:夜间结出的露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怀旧之情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自己对过去的深切思念。

"九华巉崒荫柴扉,长忆前时此息机。" 这两句以壮丽的山峰和荒废的门扉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记忆的久久不忘。九华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地方,而巉崒荫柴扉则营造出一幅荒凉古旧的画面,息机意味着停留和回味。

"黄菊倚风村酒熟,绿蒲低雨钓鱼归。" 这两句诗通过黄菊盛开、村酒酿熟以及绿蒲中钓鱼归来等景象,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生机勃勃的乡村生活场景,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平淡生活的向往。

"干戈已是三年别,尘土那堪万事违。" 这两句表达了对亲朋好友久别后的思念之情,以及面对岁月流转和世事变迁时的无奈感。干戈指的是武器,但在这里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三年别则意味着长时间的分离。

"回首佳期恨多少,夜阑霜露又沾衣。" 最后两句诗则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一种总结和感慨。佳期指的是过去美好的时光,恨多少表达了无尽的遗憾,而夜阑霜露沾衣,则是在夜深人静时分感到寒冷和湿润,这也象征着内心的孤独和哀伤。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浓郁的怀旧情感和对美好时光难以割舍的心理状态。

收录诗词(507)

罗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字:昭谏
  •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 生卒年:833-909

相关古诗词

水边偶题

野水无情去不回,水边花好为谁开。

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觉老从头上来。

穷似丘轲休叹息,达如周召亦尘埃。

思量此理何人会,蒙邑先生最有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长安秋夜

远闻天子似羲皇,偶舍渔乡入帝乡。

五等列侯无故旧,一枝仙桂有风霜。

灯欹短焰烧离鬓,漏转寒更滴旅肠。

归计未知身已老,九衢双阙夜苍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长明灯

破暗长明世代深,烟和香气两沈沈。

不知初点人何在,秪见当年火至今。

晓似红莲开沼面,夜如寒月镇潭心。

孤光自有龙神护,雀戏蛾飞不敢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东归

仙桂高高似有神,貂裘敝尽取无因。

难将白发期公道,不觉丹枝属别人。

双阙往来惭请谒,五湖归后耻交亲。

盈盘紫蟹千卮酒,添得临岐泪满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