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愿与道林近,在意逍遥篇。
自有灵佳寺,何用沃洲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作品,名为《湖中别鉴上人》。从诗句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淡定心境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愿与道林近,在意逍遥篇。” 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想要接近道林(指的是南朝时期的高僧慧思,他擅长养鸭,并以此自得),希望能像他那样悠然自得,心中有着逍遥游般的自由和快乐。这里的“在意”意味着随心所欲,而“逍遥篇”则是形容一种超脱尘世、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
“自有灵佳寺,何用沃洲禅。” 这两句诗表明诗人认为自己已经拥有了一个如同灵山佳境的地方,不需要再到沃洲去寻觅禅意。在这里,“灵佳寺”象征着一片心灵的净土,而“沃洲禅”则代表了一种更为深邃的佛法修持。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满足和自信。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清净自守的情怀,透露着诗人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在唐代文化背景下,这种情感体现出了一种隐逸之风,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世俗纷争的逃避与批判。
不详
名少连,汉族,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逍遥楼上望乡关,绿水泓澄云雾间。
北去衡阳二千里,无因雁足系书还。
出游杳何处,迟回伊洛间。
归寝忽成梦,宛在嵩丘山。
家住嵩山下,好采旧山薇。
自省游泉石,何曾不夜归。
如涌浮图近紫霄,芙蓉仙苑礼群僚。
海天遥奉金轮日,尽遣祯祥归圣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