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名于瑚琏斯为贵,身与鸿毛孰较轻。
诗社近来多笔冢,醉乡何处得愁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作品,名为《易道录招饮(其五)》。在这短暂的四句话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借代手法,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首句“名于瑚琏斯为贵”中的“瑚琏”是古代珍贵的玉器,比喻诗人的声誉或才华;而“身与鸿毛孰较轻”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物质欲望的超然,甚至比鸿毛还要轻,这里蕴含着一种出尘脱俗的情怀。
次句“诗社近来多笔冢”中,“诗社”指的是聚会吟诗作词的地方,“笔冢”则是书籍、文墨的代名。这一句表明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以及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
末两句“醉乡何处得愁城”则描绘了一种恍惚间寻找心灵寄托之地的情景。这里的“醉乡”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解脱,而“愁城”则是世俗烦恼和忧虑的代名。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在现实世界中的迷茫与困惑,以及对心灵自由空间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展示了诗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
不详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诗疵得似维摩病,酒圣能如孟子醇。
何事多时疏杖屦,亦缘避俗屏冠巾。
素白见招真慷慨,苍黄欲赴又趑趄。
命存一定百年见,事要十全千古无。
诗酒交游如骨肉,江湖聚散似云萍。
已烦鹤唳供头盏,且借岚光作画屏。
竹风不断凉如水,山雨无声细似尘。
世事总归簪上雪,人生聊寄瓮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