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史魏公秋日

山净晚馀碧,花深秋更红。

向来歌舞地,道德元冲融。

委身如蒹葭,不乱鱼鸟丛。

客至无少长,可人斯与同。

披衣坐良夜,一啸闻刚风。

何似饷佗国,频伽满盛空。

剧谈有类是,吾道何由穷。

此意诚未解,却须呼二公。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夜晚山色更显清翠,秋花深处更显红艳。
这里曾是歌舞繁华之地,道德气息浓厚而和谐。
我如同芦苇般委身其中,不扰乱鱼鸟的栖息。
不论客人老少,只要心地善良,都能与我共鸣。
披着衣服坐在深夜,听见强劲的风声。
这情景多么像赠予他国,音乐充满整个空间。
热烈的交谈类似于此,但我们的道路似乎无尽。
这种情感难以理解,只能呼唤两位朋友来共议。

注释

馀碧:剩余的绿色。
更红:更加鲜艳。
歌舞地:昔日的歌舞场所。
道德元冲融:道德氛围浓郁且和谐。
蒹葭:比喻柔弱而不惹眼。
鱼鸟丛:自然生态环境。
可人:令人愉快的人。
良夜:美好的夜晚。
刚风:强劲的风。
饷佗国:赠送他国。
频伽:古代印度神话中的音乐神鸟。
吾道:我们的道路,指人生或哲学之道。
穷:尽头,此处指困惑不解。
二公:两位朋友,具体指谁未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傍晚山色清朗,花草在深秋时节更加鲜艳的景象。诗人感慨这里曾是歌舞繁华之地,但如今更显得道德淳朴和谐。他以芦苇自比,融入自然而不扰乱生灵,表达了对简静生活的向往。客人不论年龄大小,只要有共同的情趣,都能成为知己。诗人披衣独坐长夜,感受到秋风的刚劲,心中思考着如何将这种高尚的道德理念传播到远方。他认为这样的理想难以完全实现,只能呼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商。整体上,这首诗寓含了诗人对道德追求的执着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收录诗词(278)

释宝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史魏公荔枝韵

炎州草木诚可怜,荔枝六月生蛮烟。

瞿聃不出盛明世,星斗一粲黄昏天。

憧憧翠盖下平地,井井绛帻罗群仙。

囊封白玉倍晶莹,手挹甘露加清圆。

槟榔却误染猩血,末利更欲薰龙钱。

可人风味自不恶,动地身价来何年。

杨梅卢橘定臣妾,河豚瑶柱微芳鲜。

故家奕世富青紫,石蜜一味忘中边。

传闻火山考下下,似隔秋水馀娟娟。

南人儿时解评品,北客老去空流涎。

红尘一骑烦笑粲,黄屋万里惊回旋。

豺狼不厌林甫肉,海岳空带胡儿膻。

交州驿置馀毒在,洛阳花事相珠连。

吾曹岂不识天意,尤物自是生海壖。

长安道近子午谷,闽粤岁驾东南船。

色香味变只三日,风马牛奔须数千。

只今上方亦玉食,不忍束帛疲民编。

冰盘恰恰荐亲寿,赪汗纳纳愁夫肩。

秋来衔子定鸿鹄,日莫得饱同乌鸢。

锦衾何必卷还客,我自与汝心安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和史魏公荷花

潇然独出泥滓外,不待好风相濯磨。

红如咸池浴朝日,莹若璧月沉秋波。

强将国色斗清绝,辄莫天人谁敢过。

香阁容我小舟入,不怕鸳鸯惊棹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和史魏公燔黄

东城十月天未霜,小舆初学江滥觞。

出门千乘波低昂,酒垆厨传公为航。

潜鱼出听笑语香,月明夜避灯烛光。

羲和催日升扶桑,击鼓骇骇旗央央。

天机满湖云锦张,青山十里松髯苍。

下有种玉人堂堂,公如晨兴拊公床。

再拜有诏来帝行,温词宝墨俱琳琅。

此不肖子七不遑,锦标玉轴家袭藏。

敬薪诚火来燔黄,须臾乐作三献尝。

山川鬼神如抑扬,其间翁仲涕泗滂,圣恩宽大不可量。

天子谓公国津梁,如泰山云覆其阳。

公九顿首不敢当,昆崙源深流且长。

公祈宠灵德不忘,忠孝乃可环吾傍。

周用礼乐须文章,世世报国如其吭。

寿公千岁汔小康,尚可凭轼还侵疆。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和孙季和游东湖韵

春风如少年,白首仍当归。

无端故园雨,更不留芳菲。

啼鸟倦晴昼,绿阴却馀晖。

行寻脩竹寺,僧老青山围。

儿童惯看客,汛手来开扉。

白日转双毂,吾心无所依。

同来二三友,目亦掣电飞。

凭高下不测,从我其无违。

形式: 古风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