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试院中杂作五首皆言取士之法而各有所喻焉(其一)蓝田玉

有客携一囊,采采蓝田玉。

微茫渡江水,崎岖入山谷。

搜索穷目力,遍寻费心曲。

场中多白石,光彩堪夺目。

忻然有奇遇,摭拾慎藏录。

夜擎再玩之,照以光明烛。

始觉非至宝,赝物不再宿。

须知地有灵,珍奇多秘蓄。

中遇抱璞翁,毋俾更刖足。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典试院中杂作五首皆言取士之法而各有所喻焉(其一)蓝田玉》由明代诗人苏仲所作。诗中以“蓝田玉”为喻,描绘了寻觅珍宝的过程,寓意于选拔人才的方法。

首句“有客携一囊,采采蓝田玉”,以一位客人携带一囊,去寻找蓝田玉开始,象征着选拔人才的开始,寻找具有才华和品德的人才,如同寻找珍贵的玉石一般。

接着,“微茫渡江水,崎岖入山谷”,描绘了寻找过程中的艰难与不易,比喻选拔人才需要经历种种考验和挑战,如同在茫茫江水中寻找,又如在崎岖的山谷中探索。

“搜索穷目力,遍寻费心曲”,进一步强调了寻找过程的艰辛,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心思,比喻选拔人才需要细致观察,用心思考。

“场中多白石,光彩堪夺目”,这里以“白石”比喻那些看似普通但实则具有潜在价值的人才,他们的光芒可能不显眼,但同样值得重视和发掘。

“忻然有奇遇,摭拾慎藏录”,表达了在寻找过程中遇到的惊喜,以及对这些人才的珍惜和妥善保存,比喻选拔人才时的喜悦和对人才的重视。

“夜擎再玩之,照以光明烛”,夜晚手持这些人才,再次欣赏他们的光芒,如同用光明的烛光照亮他们的才能,比喻选拔人才后的深入了解和充分展示。

“始觉非至宝,赝物不再宿”,最后两句揭示了真正的珍宝并非外表华丽,而是内在的价值,比喻选拔人才时不应仅看表面,而应注重内在品质。

整首诗通过“蓝田玉”的寻找过程,巧妙地寓言了选拔人才的方法和重要性,强调了内在品质和实际能力的重要性,富有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358)

苏仲(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典试院中杂作五首皆言取士之法而各有所喻焉(其二)荆台马

大集荆楚驹,置之荆台野。

百十自分群,玄黄杂苍赭。

中有蹀石儿,中有汗血者。

一经孙阳翁,笑谈定取舍。

谁道不空群,龙驹归庙社。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典试院中杂作五首皆言取士之法而各有所喻焉(其三)邓林木

吾闻邓林木,连阴遍千里。

自从开辟来,斲伐非一纪。

是谁持斧柯,历阅林麓里。

社栎非所用,樗散非所喜。

所得在良材,所获须杞梓。

或逢沈与檀,骨干千年止。

蜿蜒龙蛇枝,逢者不顾矣。

兹特非等閒,金璧安敢比。

中蕴二五精,天香透肤理。

直可荐郊庙,不敢语凡鄙。

果遇巨眼人,持归献天子。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典试院中杂作五首皆言取士之法而各有所喻焉(其四)洞庭鱼

渺渺洞庭水,茫茫接天日。

有时烟云生,巨宇皆涨郁。

中有鱼鳖窝,中有龙蛇窟。

网者非一人,钓者非一匹。

所喜鲟与鳇,得之为尤物。

先以贡至尊,后以输郡邑。

斯味固可嘉,不过助甜滑。

不若鼋与鼍,所取在皮骨。

鼋骨可疗病,痨瘵丸千粒。

鼍皮可冒鼓,声震如雷翕。

疗病起人死,震鼓兵可集。

视彼口腹资,伊功反无及。

嗟我网罗人,到手先掇拾。

形式: 古风

典试院中杂作五首皆言取士之法而各有所喻焉(其五)合浦珠

仰闻合浦珠,出自老蚌胎。

茫茫沧海底,阵阵风波摧。

探者非一人,采者什百来。

中有鬼神护,中有造化裁。

勇夫不得遇,弱者分或该。

小圆菽粟粒,满眼光璀瑰。

可怜照乘宝,未献君王台。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