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藕(其一)

一种灵苗异,其他迥不同。

法身元洁白,真性本玲珑。

外象头头曲,中间窍窍通。

淤泥淹不得,发露满池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以“咏藕”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对生命本质的探索。

首先,“一种灵苗异,其他迥不同。”开篇即点明了所咏之物的独特之处,与其他事物截然不同,暗示了藕的非凡品质。这里的“灵苗”不仅指出了藕的生命力与独特性,也暗含了对其内在精神世界的肯定。

接着,“法身元洁白,真性本玲珑。”进一步揭示了藕的本质特征——洁白与玲珑。洁白象征着纯洁与高雅,玲珑则体现了藕的精致与细腻,这两者共同构成了藕独特的形象,同时也寓意着内在精神的纯净与美好。

“外象头头曲,中间窍窍通。”这一句通过对比外在形态与内在结构,展现了藕的复杂与和谐。头头曲形容了藕节的曲折之美,而窍窍通则揭示了藕内部的连通性,内外相映,既展示了自然界的奇妙规律,也蕴含了宇宙万物相互联系、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

最后,“淤泥淹不得,发露满池红。”总结了藕生长环境的特殊性与生命力的顽强。淤泥象征着困境与挑战,但藕却能从中汲取养分,茁壮成长,最终绽放出鲜艳的花朵。这不仅是对藕生命力的赞美,也是对坚韧不拔、逆境中求生的精神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藕的生动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神奇,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精神追求,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内在的纯净与外在的和谐。

收录诗词(190)

李道纯(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别号“莹蟾子”。精于内丹学。博学多才,他的内丹理论兼容并包,系统非常完整。其师王金蟾为道教丹功南宗白玉蟾之弟子。融合内丹道派南北二宗。其内丹理论以“守中”为要诀。故后人称其为内丹学中的中派

  • 字:元素
  • 号:清庵
  • 籍贯:湖南都梁(武冈)

相关古诗词

咏藕(其二)

我本清虚种,玲珑贯古今。

为厌名利冗,且隐淤泥深。

每有济人意,常怀克己心。

几多捞漉者,那个是知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卓庵(其一)

择尽虚无地,因缘在玉京。

筑基须稳稳,立鼎要平平。

直竖须弥柱,恒安太极楹。

青天为盖覆,庵主乐无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卓庵(其二)

大地铲教平,庵基即日成。

来山从丙入,去水放西行。

门户全通达,窗棂透底明。庵中谁是伴?

月白与风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绝学无忧篇

日用总玄玄,时人识未全。

当推心上好,放下口头禅。

法法非空法,传传是妄传。

不曾修福始,焉能有祸先。

不益便无损,不变岂能迁?

不垢亦不净,无缺亦无圆。

莫着嗔和喜,何愁迍与邅。

不作善因果,那得恶因缘?

不闻兴废事,名利不相牵。

精粗无爱恶,妍丑不憎怜。

不偿欢喜债,都无恩怨缠。

打开人我网,跳出是非圈。

清虚不好古,恬澹倦希贤。

休思今世后,放下未生前。

从他佛是佛,任伊仙是仙。

既无尘俗累,何忧业火煎。

有无俱不立,虚实任相连。

都缘无取舍,自然无过愆。

来去浑忘却,死生何预焉?

居止无余欠,随处任方圆。

饥来一碗饭,渴则半瓯泉。

兴至自逍遣,困来且打眠。

达者明此义,休寻天外天。

见前赤洒洒,末后亮娟娟。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