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自得(其一)》由元代诗人李道纯所作,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
首句“打破鸿濛窍”,以“鸿濛”象征宇宙混沌之初的状态,诗人通过“打破”这一动作,表达了对传统束缚与外界规则的超越,寻求心灵深处的自由与真理。接下来的“都无佛与仙”,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宗教偶像的超越,认为真正的智慧与解脱并非依赖于外在的神灵或修行者,而是内在的觉醒与理解。
“既非心外妙,不是口头禅”两句,揭示了诗人对于知识与信仰的理解,认为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外在的奇迹或口头的教条,而是在于内心的体验与真实的实践。这种思想体现了道家哲学中“内观”的重要性,即通过自我反省与内心探索来获得真知。
“尽日优游过,通宵自在眠”描绘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诗人仿佛与世隔绝,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能自由地享受生活,体现了对宁静与和谐生活的向往。
最后,“委身潜绝境,万事付之天”表达了诗人愿意远离尘嚣,投身于自然之中,将一切事务交给命运安排,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顺应自然的生活哲学。这种态度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李道纯对于生命、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