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镜

采将乾矿入坤炉,六合虚空作一模。

法相就时圆烁烁,水银磨处莹如如。

放光周遍三千界,收敛归藏一黍珠。

举起分明全体现,更须打破合元枢。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心镜》由元代道士李道纯所作,以炼丹术的比喻来阐述其对修行和悟道的理解。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旨在揭示心灵与宇宙的内在联系。

“采将乾矿入坤炉”,开篇即以炼丹术中的关键步骤——将乾(阳)物质引入坤(阴)容器中,隐喻修行者在内心深处寻找并融合阴阳两极,以达到心灵的平衡与和谐。

“六合虚空作一模”,六合指天地四方,虚空则代表无边无际的宇宙。此句意为宇宙万物皆遵循同一法则,修行者应从宏观视角审视自我与世界的关系,领悟普遍真理。

“法相就时圆烁烁,水银磨处莹如如”,“法相”指修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或体验,“就时”意味着适时而行。此句描绘了修行者通过内观与实践,逐渐明悟宇宙真理,心灵如同水银经过磨砺后般明亮纯净。

“放光周遍三千界,收敛归藏一黍珠”,“三千界”泛指宇宙间的一切,此处形容修行者的智慧光芒普照万物。而“收敛归藏一黍珠”则形象地表达了在广泛放光之后,最终回归到内心的平静与纯粹,如同一颗微小却蕴含无限力量的珍珠。

“举起分明全体现,更须打破合元枢”,“举起”意味着觉醒与显现,修行者通过内观与实践,清晰地认识到自我与宇宙的本质。然而,真正的修行之路并未结束,还需进一步打破固有的认知框架,超越表象,触及宇宙的根本规律,实现心灵的彻底解放与升华。

整体而言,《心镜》以炼丹术为载体,巧妙地融入了道家哲学思想,引导读者探索心灵与宇宙的深层联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

收录诗词(190)

李道纯(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别号“莹蟾子”。精于内丹学。博学多才,他的内丹理论兼容并包,系统非常完整。其师王金蟾为道教丹功南宗白玉蟾之弟子。融合内丹道派南北二宗。其内丹理论以“守中”为要诀。故后人称其为内丹学中的中派

  • 字:元素
  • 号:清庵
  • 籍贯:湖南都梁(武冈)

相关古诗词

为孚庵指玄牝

玄门牝户不难知,收拾身心向内推。

会得两仪推荡理,便知一气往来时。

乾坤阖辟无休息,离坎升沉有合离。

我为孚庵明指出,念头复处立丹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和翁学录韵

密意参同白玉蟾,元来穷理便通仙。

未明太极生三五,徒涉蓬莱路八千。

释氏家风凭祖印,羲皇道统必心传。

青天独露瑶台月,普印千潭一样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赠邓一蟾

禅宗理学与全真,教立三门接后人。

释氏蕴空须见性,儒流格物必存诚。

丹台留得星星火,灵府销镕种种尘。

会得万殊归一致,熙台内外总登春。

形式: 七言律诗

自得(其一)

打破鸿濛窍,都无佛与仙。

既非心外妙,不是口头禅。

尽日优游过,通宵自在眠。

委身潜绝境,万事付之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