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秉文古诗词大全

渡水僧二首(其一)

落日前溪渡,钟声隔岸闻。

秋水深可涉,挽衣踏行云。

行云忽破碎,波动生鱼鳞。

化为百千我,何者为我身。

此身尚非我,况复影中人。

画师真具眼,了此起灭因。

三生嗣幻梦,一笑语前尘。

形式: 古风

渡水僧二首(其二)

一僧杭中流,杖笠行相随。

波纹生足指,照影光瀰瀰。

一僧到彼岸,前引如导师。

腰间两不借,身外一伽黎。

一僧方欲涉,结带如有思。

前山鸟飞夕,后山云起时。

君看眉颊间,中有摩诘诗。

形式: 古风

时雨

天降时雨,山川出云。天相休运,是生世臣。

维我世臣,乃国于莘。天子命之,牧尔邦民。

北风喈喈,雨雪霏霏。嗟我晋人,而疮而痍。

吹之呴之,摩之拊之。于燠其寒,于饱其饥。

既瘳既夷,不嚬以嘻。孰为豺虎,载栅载垒。

孰为蟊贼,载芟载理。无扰我乡,我乡我里。

无伐我桑,我桑我梓。远夷駾矣,我民休矣。

公在在堂,如春斯温。激矢在壶,折冲于樽。

民安于廛,兵安于屯。公在在堂,锦衣绣裳。

敝予改为,斯民不忘。公在在堂,绣裳锦衣。

我民之思,无以公归。

形式: 四言诗

皇武

皇奋厥武,如雷如霆。犷彼远夷,载震载惊。

帝命相臣,苏我疲民。维时莘公,展也大成。

公自平阳,移镇于秦。世皆谓公,有脚阳春。

公在在秦,百年无兵。世皆谓公,斯民德星。

维此二方,不宁不令。帅臣议征,发言盈庭。

公奏累上,如山不倾。世皆谓公,汉之营平。

既宅三辅,复保五城。以迄于今,夏人请盟。

维将尽能,维公竭诚。公拜稽首,天子之明。

我公归矣,我民思矣。诏公复起,周邦咸喜。

愿公百年,以佐天子。罔俾樊侯,于周专美。

形式: 四言诗

郑子产庙

晋楚更伯争雄尊,势如两虎挟一豚。

玉帛事楚方南辕,晋师已及国北门。

郑有人焉国无小,晋楚虽大谈笑了。

临风三叹酹清樽,注目苍陂望高鸟。

形式: 古风

过湖城

暮行潼关道,百里苍山昏。

势断忽平野,大河东南奔。

我行属冬季,风雪浩以繁。

玄云结层阴,狐貉不得温。

岂不念白首,出使万里番。

惜彼守冻者,据鞍复何言。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过阌乡

秦关百二天下壮,百万雄师未能傍。

函关未了又潼关,潼关之败何等闲。

九龄斥逐姚宋死,边将邀功从此始。

今年西屠石堡城,明年又起渔阳兵。

朝廷欲藉边将重,不觉胡雏心暗动。

禄山前死未可知,虽有渔阳突骑将奚为。

自古明王重用武,莫笑书生陈腐语。

形式: 古风

含元殿

秦山从此来,宫殿何巍巍。

含元遗址在,下建十丈旗。

当昔休明日,轩陛朝诸夷。

一旦人事改,翻坐牧羊儿。

譬如元气衰,百疾攻四肢。

陵夷更五代,兴亡如弈棋。

尘埋梨园骨,火烧花萼碑。

寝殿通樵径,宫墙插酒旗。

至今明月夜,石马空闻嘶。

苍天不可问,渭水空自驰。

谁为后来者,应与此心期。

形式: 古风

过乾陵

晓日上乾陵,乾陵何巍巍。

前瞻对双阙,上有十丈碑。

左右蕃夷像,想见朝贡时。

一抔土未乾,衮服易袆衣。

好还虽天道,剪伐尽本支。

凄凉庐陵谪,慷慨黄台辞。

赖有狄相国,取日洗咸池。

母后盗国鼎,吕氏非薄姬。

中睿乃其子,天幸亦其宜。

骊山三日火,见笑牧羊儿。

如何陵上柏,独有神护持。

千秋百岁后,魂魄复来兹。

故山草木赭,应悔复辟迟。

天回西日照,岁暮北风吹。

南登乐游原,默诵昭陵诗。

形式: 古风

发枣社

夜发枣社驿,褰帷见明月。

月照断崖冰,风吹阴磴雪。

山重复峻岭,十步九盘折。

两崖夹深涧,线路仅容辙。

缒车下百尺,轣辘声未绝。

坡陀到平地,稍喜见雉堞。

隔城闻钟鼓,星斗何历历。

故人相劳苦,杯酒慰行役。

夜阑秉明烛,相对恍如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