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岩主定应大师真赞

定光古佛,不显其光。古锥透穿,大千以为囊。

卧像出家,西峰参道。亦俗亦真,一体三宝。

彼逆我顺,彼顺我逆。过即追求,虚空鸟迹。

驱使草木,教诲蛇虎。愁霖出日,枯旱下雨。

无男得男,无女得女。法法如是,谁夺谁予。

令君威怒,免我伽梨。既而释之,遂终白衣。

白帽素履,须发皤皤。寿八十二,与世同波。

穷岩草木,枯腊风雨。七闽香光,家以为祖。

萨埵御天,宋有万姓。乃锡象服,名曰定应。

形式:

听履霜操

灵宫窈窕兮寒夜永,篁竹造天兮明月下影,木叶陨霜兮秋声动。

我以岁莫起视夜兮,北山饮予斗柄。

幽人拂琴而当予,曰夫子则钟期,尝试刳心而为之听。

若有人兮亦既脩,宴衽席之言兮不知其子之齐圣。

嘉孝子之心终无已兮,不忍忘初之戒命。

人则不语兮弦则语,客有变容而涕洟,奄不知哀之来处。

悲乎痛哉!

葛屦剪剪兮絺绤凉凉,衣则风兮车上霜,天云愁兮空山四野。

竭九河湔涕痕兮,忽承睫其更下。

嫠不忧其纬兮,恤楚社之不血食。

尽子职而不我爱兮,终非父母之本心。

天高地厚施莫报兮,固自有物以至今。

雉雊鸡乳兮,麋鹿解角。天性则然兮,无有要约。

哀号中野兮,于父母又何求。

我行于野兮,不敢有履声。

恐亲心为予动兮,是以有履霜之忧。

古人之骨朽矣,匪斯今也。

蹙然如动乎其指,浩然如生乎其心也。

声音之发,钩其深也。枯薪三尺,惟学林也。

形式: 琴操

王献之洛神赋帖赞

庆云绚彩,河汉萦之。列星垂天,日月明之。

先民授能,维圣成之。英英后先,畴其胜之。

有晋大令,父而兄之。一门擅奇,世共称之。

小楷之传,抑更精之。芝灵葩奇,杳莫名之。

赐书官奴,既准绳之。洛神出蓝,而复青之。

阅几何年,劫火经之。鬼神护持,莫凭凌之。

煌煌炎图,帝中兴之。严除清厢,又南荣之。

翰权墨衡,千古程之。神览睿藻,二难并之。

一真既藏,大训形之。流秘下方,万目惊之。

或轶或传,式经营之。十阅岁华,迄克膺之。

竭橐以酬,尚或矜之。恍然旧观,缄且縢之。

有炜庙瑟,天球鸣之。鄙俚混淆,敢曰声之。

金籥玉笺,谨毖扃之。咨尔子孙,思供承之。

形式:

辞粟操

食人之粟,饱复何为。当人之赐,罪亦何辞。

有以我为是兮,岂无以我为非。

已兮已兮,吾何以胜人之言兮。

形式: 琴操

高士颂九十一首(其八十七)庞公

庞公真隐,志凌冰雪。弗慕荣华,自宁巢穴。

遗与人殊,身于世绝。茹秀鹿门,欣怡云月。

形式: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其九十七)武后

力乘阳刚,才济阴慝。运用四海,驱使百辟。

今古大变,宇宙穷凶。虐焰一时,秽名无穷。

形式:

涟水观音像赞

声音语言形体绝,何以称为光世音。

声音语言生灭法,何以又称寂静音。

凡有声音语言法,是耳所触非眼境。

而此菩萨名观音,是以眼观声音相。

声音若能到眼处,则耳能见诸色法。

若耳实不可以见,则眼观声是寂灭。

见闻既不能分隔,清净宝觉自圆融。

以无执故则有光,虽有千臂如两手。

以无分别故寂灭,虽有千手如一身。

既无分别亦无执,虽有千眼两目同。

故称光音寂静音,及观世音三种异。

稽首对现妙色身,遍一切处如虚空。

妙哉此像非笔画,厌足佛子欣慕心。

藕丝铢衣春雾白,覆此随好光明聚。

一切众生热恼灭,我手方舍甘露枝。

唯佛子因心清净,如水澄澈月清亮。

借于画工百巧技,如暗室眼以灯见。

了知此画非工有,谓灯能见其可哉。

我无此像乃能赞,如眼见物不自见。

自能说偈不蓄像,眼有见矣灯亦可。

愿持此大解脱门,施众生作无所畏。

世世但无碍辩才,称赞观世音功德。

形式:

涟水观音画像赞

稽首净圣甘露门,无量胜身遍沙界。

应诸众生心所求,譬如春色花万卉。

西方肃杀忧愁地,故住宝陀落伽山。

此方教体在音闻,故称名者得解脱。

一切众生杀心盛,痴暗不见不发心。

故现鹰巢蚌蛤中,亦作画师画其像。

菩萨岂有种种心,皆其悲愿力如是。

何人毫端寄逸想,幻出百福庄严身。

屹然欲动千光集,譬如将回紫金山。

瞭然欲瞬众生好,譬如欲坼青莲花。

蛮奴水王来献诚,想见细雨天花落。

众生五浊热恼中,色欲爱见所熏炙。

忽然睹此宝月相,一切毛孔皆清净。

成此不思议功德,皆因上人心所献。

愿我早熏知见香,愿我常披慈忍服。

愿魔障山速崩裂,愿大智慧常现前。

心精遗闻證圆通,自然静极光通达。

我当定如观世音,一切众生愿如我。

形式:

太白兴禅师赞

泯迹深藏一坞云,仙官何事苦相亲。

修行不是无灵验,懒作关门闲户人。

形式: 押[真]韵

杨歧祖师赞

三脚驴子弄蹄行,金毛师子大哮吼。

五峰峭峻摩苍穹,千古万古扬家丑。

形式: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