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珂古诗词大全

张章简康宁帖赞

予官京口,前后十年,接公之枌榆兮。

读耆旧传,慨想其人,莫觌其居兮。

维帖之得,题标失真,几以迷其初兮。

觉民跋證莫近斯,于以识公书兮。

形式:

折枢密子友帖赞

陕服之俗重于义。

公家府谷,殆且百世,予不能知子友之兄弟。

为谋而如己,交情之不替,亦足以见前修之志。

形式:

李公择嘉裕帖赞

予登五老峰,其下盖有山房焉。

缭阁层廊,疏松秀篁,泉璆夜鸣,谷绣晨张。

公方读书其间,盖已会此趣于胸中之藏。

然则摛墨池之华,撷綵笔之芳,发其绪馀,书尺七襄,固知其自然云锦之章也。

形式:

李庄简三字帖赞

秦祸滔天,鲸汹九渊。沦胥以颠,而我谓不然。

如公之贤,泰山岿然。奔流百川,何伤乎一卷。

野史所编,人心之传。匪石则迁,谁为之燎原。

两家之先,义比仲连。览此卷焉,不知其涕涟。

形式:

李西台启诗帖赞

予于是帖,有感者四。

馆职在外,于学士不系细衔,于带职者皆曰同院,意亲情洽,所以见前辈之笃风谊也。

内赐金鱼,盖出新宠,带职者乃从学士转致,又杂以他寄焉,所以见上恩交情俱无内外也。

谢学士以启,而用楷法,寄同院同年以诗,而用行书,又以见待人处己,虽小节皆有体也。

承平幕府,得一佳帖,相聚以观,又以见时清事简,虽边圉亦得以从容于文艺也。

于虖,诗文之传,几人于兹。独于此书,有感有思。

流风之存,妙墨之遗。什袭是宜,维以诗之。

形式:

李邕光八郎帖赞

北海书名亢其宗,虽摹犹足传奇踪。

已鸣褚籥调欧镛,更拔永戟摧羲锋。

平生鉴赏襄阳公,二宝相避如燕鸿。

青毡阅世傥可逢,定见重合延平龙。

形式:

李商老酬答诗帖

九派之沕潏,注于溟渤,寓此诗笔。

烟霞之痼疾,园涉以日,纾写盘郁。

予于西江,搜抉遗轶,备体之一。

形式:

杜正献与欧公书简帖赞

厚德如祁公,黄钟大镛,和乐且雍。

尊贤如六一,朱弦疏越,三叹庙瑟。

道比志叶,不胶而漆。

顾中外之虽异,犹同堂而合席。

思遗迹而不可见,幸二贤之为时出。

所以前乎此则致太平之明效,后乎此则赞受遗之定册。

既以广元气之运,亦以寿斯文之脉。

然则湍濑无纵鳞,风枝无宁翼。

涵养成就,见此辅弼,故后世尤得以归功庆历也。

形式:

杨文靖早间帖赞

道之在人,日用皆其事也。

待物必诚,所以达乎义也。

延平之津,伊洛之涯涘也。

笔端波澜,亦可想其似也。

形式:

苏文忠二诗帖赞

物随春而欣荣,诗之偶成,何间乎虎跑之与女城。

纵笔而书,冰谷梅英。

凡是岁月之与所因,予皆不必强评。

惟当即先生杂出之书,以考先生所寄之情,其何以异乎孤山之清也。

形式: